-
2706月
孙宜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橘枳观”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时以此反驳楚王对齐人善盗的污蔑,指出了环境决定本质,橘树与枳子之别,实则取决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这句话已超... -
2706月
孙宜学:培养留学生正确的中国认识观
认识观(Epistemological View)作为哲学与教育学的核心概念,指个体或群体对“知识的本质、来源、获取方式及判断标准”的根本看法,不仅关乎“如何认识世界”,而且更深层地影响着人们理解现实、处理信息、形成... -
2706月
刘翠莲:父母如何当好孩子的避风港?首先关爱自己,审视自己
解决儿童心理问题需父母自我关爱与社会支持,构建安全依恋关系至关重要。每年招考季,常见“孩子没考好,家长如何安慰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他面对挫折”等文章或者视频刷屏,点开可以发现,真真假假的... -
2706月
孙宜学:以数智技术助力国际中文教育节约型发展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始终是深植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内核。秉持勤俭办教育的理念,精打细算,强化约束,将有限资源精准投入关键环节,扎实推进节约型国际中文教育建设,既是... -
2006月
【中国高等教育】郑庆华:系统探索工程智能驱动学科转型发展的创新路径
编者按:当前,数字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融入教育。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教育,《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 -
1206月
郑庆华:人类正处于第三次教育革命
在这场重塑教育形态的变革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教授鲜明提出,这场变革绝非技术的简单叠加,人工智能正触发人类教育的“第三次革命”。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教育生态,重构... -
1206月
诸大建:大虹桥是长三角的“极中极”
2021年国家批准大虹桥建设国际开放枢纽,我在公众号发了一篇短文,说虹桥必定是要做大的。事实上,研究21世纪以来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如何带动长三角区域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就是大虹桥的发展。大虹桥现在被认... -
1006月
朱合华: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推动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经济创新、文化融合、社会治理与生态平衡的多重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 -
0506月
刘佳煊:“盲盒消费”不可盲目
近日,有媒体就盲盒消费主题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8.25%的受访者曾有过盲盒消费体验。年轻人购买盲盒,已经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其背后成因与引导趋向值得关注研究。为盲盒... -
0406月
刘虹、张端鸿:“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平衡全球影响力与本土贡献度
“双一流”建设进入深化阶段后,高校面临的不再只是资源争夺与指标竞争,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如何实现深层发展逻辑的校正与再平衡。其中,“全球影响力”与“本土贡献度”的张力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中的核心...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