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肖烨丰孟娜)“家里的床舒服,却不习惯了。”刚从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支教归来的李柳醒这样感叹。
李柳醒是上海同济大学2011届的毕业生。去年6月,她与其他四位同济大学的毕业生来到四川宜宾的李庄镇,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
第一次上课,她就遇到了从未料到的困难:老旧的多媒体设备坏了,多媒体教室也没办法使用,准备的资料没有办法放映。
上课铃响了之后,教室里还没有安静下来。学生们在议论,在嬉笑,在发问,没有人注意到这位从城市里来的老师有点生气。
“我是你们的信息课老师,我叫李柳醒。”顿时孩子们的注意力放到了她身上。“学生们开始争先恐后用四川话读着我的名字,超级可爱,好想笑出来,但硬是要保持着老师的严肃,他们也渐渐安静,开始听我讲课”。李柳醒回忆道。
与李柳醒一起去李庄中学支教的还有唐任驰、严俊、徐沁、李崇凯四个人,分别来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和法学院,教授初中部和高中部非毕业班的信息、美术、地理等副课。
记者6月从团中央获悉,2012年全国共有1000多所高校的61516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今年西部计划整体实施规模保持在17000人左右,继续实施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疆、服务西藏等7个服务专项,逐步扩大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实施规模。
因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2003年起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招募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唐任驰对家访的印象很深刻。他说:“有一次家访两个初三的学生,一个在镇边上,一个在镇远郊,一个老实姑娘,一个腼腆小伙。一下雨,山路就很泥泞,几次家访都碰到这样的情况”。
“家访可以聆听不同的家庭故事,慢慢深入了解一个孩子,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是实话,我看到两户人家都过着非常清贫的日子,却都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支持孩子的教育,不容易。”唐任驰说。
李柳醒要教初二六个班约300个孩子。她说:“西部的孩子,一点不比大城市的差,虽然很少有人能学钢琴,报各种各样的才艺补习班,但他们会唱歌,唱歌不用钱,只要好嗓子。”
有这样一个孩子让李柳醒印象深刻,“有次我上课的时候班里总也安静不下来,我特别生气,有一个学生跑来和我说"老师我们都很喜欢你,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你不要生气"”。
李柳醒在李庄度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那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木制的桌椅,少先队员戴着红领巾、穿着校服,唱着献给老师的歌,手里捧着一朵朵大红花送给老师。
李柳醒说,“大红花是用最简单的布料,最普通的折法制作的,可是却是每一个支教老师的宝贝。”
离别时候是期末,学生们准备考试本来就已经很忙了,可是突然有一天李柳醒被通知去开班会。她一进教室门,全班同学就一起唱《朋友》。有的同学问:“老师我可以抱抱你吗?”
说到离别的时候,李柳醒很动情。“去支教的每个人都用了真心,走的时候大家都不舍得,一起去支教的男孩子,平时好像什么事都没有红过眼眶,也是不停地流泪”。
李柳醒说:“我们是微小的一点,能给一个地方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太可能,可是支教给我们自己的改变是非常巨大的。”这段经历不仅让她懂得了在艰苦的环境下如何拥有坚定的意志,更让她觉得自己这一代要为国家的发展奉献和付出。
“我从黄浦江边来到长江边,看着在河水里玩泥巴游泳的孩子,偶尔还有孩子鞠躬恭敬地问声"老师好",让我非常知足。”李柳醒说。
如今李柳醒马上就要开始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了。和所有下个学期准备入学的普通研究生一样,她正在联系导师,并专心预习专业科目。她表示,研究生毕业会做老师吧。这是个幸福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