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闭环中的同济测绘人共同努力,在特殊的日子里用心做好志愿服务

来源: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时间:2022-03-21  浏览:

“接上级部门通知,因疫情排查需要,请四平路校区全体师生员工即刻原地待命,耐心等候进一步指示……”突如其来的通知打破了3月9日傍晚的平静。

同济测绘志愿者快速出击

当正常生活开始“暂停”,同济便有志愿者逆向而行,其中不乏测绘青年身影。在闭环消息发布后不久,学校快速组织全体师生和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2021级硕士生冯畅作为同济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份子,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第一时间加入志愿者队伍2020级硕士生钟艾嘉是一名社区辅导员,在看到社区辅导员工作群的招募通知后,也选择穿上“红马甲”。2020级硕士生李松,作为校团委实践部的工作人员,从大学生活动中心直接前往教育超市维持秩序,后根据工作需要前往人工草坪协助组织核酸检测。

当被问及投身志愿的原因时,他们的回答平静而有力。想为抗疫出一份力,这是社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钟艾嘉说道。组织有号召,个人就要有行动在面对疫情突发情况时,能够站到防疫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济是我学习、生活了四年多的地方,我想换作任何一名同济学子,都会毫不犹豫地尽力保护这片美丽的校园。”冯畅这样说着。“因为我既是党员,又是学生干部,在疫情突发、首次封校的关键时刻,我要站出来,尽我所能传递真实声音,安慰大家的紧张情绪,帮助我校师生能够快速、安全地完成核酸检测,和病毒赛跑。”李松讲道。

这次紧急的深夜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紧张而有序,学校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充足的防疫保障措施,事前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工作指导和安排,帮助志愿者快速明晰了工作流程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同时,学校也制定了合理的志愿者轮岗政策,保证志愿者们能在完成休息后,以充足精力投入到新一轮的志愿工作中去。

铁岭路校区中的同济测绘志愿力量

相较于四平路主校区、南校区及彰武路校区,铁岭路校区的防疫志愿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没有围墙,外来人员流动难以控制;没有食堂,学生就餐成了大问题……

志愿者们站了出来。在学校各方的通力合作和积极协调下,他们用小车把同学们购买的物资一车一车地拉回来、发出去,用互助和自律冲锋在前、挺身而出,他们由衷地感到“这样的付出还是很值得的”。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2017级博士生周乐静怡、2018级博士生廖仕成、2018级博士生杨倩倩、2020级博士生杨昊轩、2020级博士生郑建文、2021级博士生曹子龙、2021级博士生李嘉琪等同学积极参与到了志愿服务工作中去,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了自己的使命担当。

这是所有同济测绘人的共同努力

闭环使得食堂就餐人数激增,大量的志愿者被派往食堂维持秩序。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2019级本科生白玛吉宗的工作地点是四平路校区的西苑食堂,提醒同学们戴口罩、量体温是她志愿时间里做得最多的工作。如她所言,这是一份“微薄之力”,但正是点点微光成就了熊熊火炬,每个人小小的付出,便能谱出闭环日子里最动人的乐章“在此次志愿服务的过程当中,我感受到了很多来自学校以及学院的暖心举动,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温暖。在志愿服务期间,相关区域的负责老师会给予我们关心,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校的用心程度真的是落实到了基层服务里,这也让我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更加充满活力和干劲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背后是整个学校的支持和关心”,白玛吉宗说道。

“当然,学校还有很多其他部门的防疫人员参与到了这次抗疫中,学校里的老师、医护人员和后勤人员也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老师们有条不紊地开展线上教学,关心和督促学生们的功课和学业;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为我们进行核酸检测也是十分辛苦;后勤人员的协调配合为我们所有在校师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坚固保障。在这里,我要由衷地向这些防疫人员们说声‘谢谢,您们辛苦了’,正是因为有你们,在这次突发的疫情中我们才不会慌乱无助,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同济速度’!我为自己生活在同济感到骄傲和自豪。”廖仕成感叹道。

诚如白玛吉宗与廖仕成同学所言,稳定的校园秩序背后,蕴藏着全体同济人共同的努力,除了身着红衣的志愿者们,老师、医护人员和后勤人员们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保障着师生们的正常生活。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2021级硕士生张今是研究生第三党支部的党员,学校通知闭环管理时,他本人并不在校,但他义无反顾选择尽快返校,支援志愿服务工作。他参与志愿的原因令人感动:“使命担当”“经验丰富”“挺身而出”,这是他做出的选择,一如2020年在武汉大学读书时做出的选择。当谈到抗疫中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时,他提到了辅导员。辅导员让我印象很深刻,封校以来她们就驻守在学院,睡沙发、睡地铺、睡行军床,天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我们学生和她们比起来,生活条件已经好很多了,她们乐观积极的态度,让我很受鼓舞。”张今所讲述的辅导员们的工作状态,也是留守学院的每一位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的共同写照。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