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20名同济学子踏上格陵兰岛和冰岛。在14天的行程中,他们用脚步丈量极地秘境,考察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深度思考全球治理的命题,在极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致中,书写着属于同济人的极地探索故事。

8月10日,为期14天的同济大学第二届“气候变化与全球治理”极地暑期学校圆满落幕。本次暑期学校由研究生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合外事办公室组织,是国内高校首次组织涵盖本硕博三个层次,赴格陵兰岛开展科研的暑期实践团队。

团队由来自国豪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交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的8名博士生、10名硕士生和2名本科生组成。他们深入格陵兰岛、冰岛等北极区域,围绕极地建造、海洋、地质、生态、环境等核心领域展开实地考察,探秘极地万象,在冰原与海洋间求索科学真知。
探秘极地万象
聚焦极地建造,抵达格陵兰努克后,机场跑道研究小组立即访谈地勤人员、记录运营数据,系统掌握北极关键基础设施在极端气候下的运行状态。城市考察中,队员探究人类对极地环境的身心适应规律;同时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城市空间模型,结合街道行人活动分析,为极地城市规划优化提供实证支撑。

聚焦极地海洋,团队登上被誉为“漂浮大学”的Statsraad Lehmkuhl号训练船,在格陵兰海域科考航行中,顶着风浪观测海冰状态与洋流特征,采集峡湾表层水样并现场预处理,与来自挪威的实践团队一起进行分析采样,将微塑料污染研究从近岸延伸至开阔海洋。同时与数千公里外的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实现同步采样,为跨区域环境对比研究奠定基础。

聚焦极地能源与地质,在冰岛,团队深入Burfellsvirkjun和Sultartangar水电站,系统了解风电、水电、地热“三位一体”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在瓦特纳冰川,直观对比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消融;在杰古沙龙冰河湖与钻石沙滩,观测海豹活动、分析冰山分布,探究海岸潮汐动力学;黑沙滩上,海蚀地貌与海鹦栖息地的共生场景,让地质研究与生态思考深度融合。

聚焦极地生态,在冰岛Sudurnes研究站,团队了解了海洋无脊椎动物调查、入侵物种监测等工作,与研究人员展开交流;在阿克雷里黑暗城堡熔岩群,队员们穿行熔岩通道,触摸冰川擦痕,分析火山岩矿物构成与地貌演化机制;在雷克雅未克港,队员们将港城枢纽的“共生之道”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庞同学感慨:“我们习以为常的设计语言在这里失效,需要用更贴近自然的逻辑重新建立。”
行走于极地的博物馆与文化遗址间,团队还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人文对话。

在格陵兰岛历史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让同学们更加理解当代格陵兰的社会肌理、环境议题与民众关切。冰岛国家博物馆内,团队从多维度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发展轨迹。在阿克雷里,格伦拜尔草皮屋博物馆展现了传统建筑与自然的深度交融,Viking House则传递了北欧传统建筑文化中“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生态哲学,为当代可持续建筑设计提供了珍贵借鉴。
“在亲近自然的同时采得所需数据,亦踏访了周边地区,触摸原住民的岁月痕迹。”来自国豪书院的李同学说,这不仅是国际视野的拓展,更让自己在自然观察中锤炼严谨的实证思维,在人文探寻中深化对学科价值的理解。
共绘合作蓝图
立足极地研究前沿,团队积极投身国际学术对话,为北极治理与科教合作搭建沟通桥梁。
在格陵兰“北极前沿”研讨会上,全球北极领域学者齐聚,聚焦气候变化对格陵兰的影响、原住民传统知识的科研价值、可持续资源开发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队员们与挪威、瑞典、德国等国学者围绕“原住民知识与现代科研衔接”“青年学者在北极治理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热烈探讨。


在冰岛大学,同济大学与冰岛大学分别介绍了在能源领域的研究成果,未来双方有望在极地研究、可再生能源开发等关键领域深化合作,通过学术资源共享、联合人才培养,为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方案。

在中国-冰岛联合极光观测台,团队成员围绕冰岛水处理技术、科考站人居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北极治理法律等问题与专家深入交流,了解观测台成熟的国际合作经验。听闻研究人员在极寒中的独自坚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同学感慨:“这趟旅程,不仅看到了地球的脉动,更触摸到了科研最真实的温度,他们的努力是为了人类的未来。”
在格陵兰大学与阿克雷里大学,双方围绕北极科研的独特挑战与合作机遇展开研讨。在与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的交流中,团队系统了解了其运行机制及全球北极研究协作模式。
“一路走来,我们深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同学们表示,“此次考察深化了我们对北极多学科研究的认识和思考,为后续研究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坚定了以专业所学助力全球气候治理的决心。”

这场跨越地理空间的科学之旅,是同济青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生动体现。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不仅扩展了同学们对冰冻圈的理解,也为其投身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此次极地暑期学校的成行旨在为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树立合作共赢的典范,在气候变化与全球治理领域展现同济作为、彰显同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