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电信学院学生开展电子垃圾回收利用情况调查活动

来源:电信学院   时间:2008-07-24  浏览:

  电信学院学生课题调研组日前在苏州市开展了电子垃圾回收利用情况调查活动。

      7月12日晚,在苏州市中心观前街,调研组学生对来往的路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市民对电子垃圾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强,但存在不清楚这方面的法规政策,不知道怎样处置报废电子产品等问题。
  7月13日下午,调研组学生走访了苏州市环保局及其下属的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并采访了管理中心的唐主任。通过与其两个多小时的问答,大家对于苏州在巨大的商业挑战下能把环境与旅游并重表示了钦佩,也提出了是否政府在宣传电子废弃物处理方面力度不够,能否加强企业与市民在这方面的联系,能否更好地对企业进行引导等的问题。唐主任从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学生的提问,认为苏州外来人口比重大,电子垃圾回收中间环节透明化难度高,对市民的意识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他同时认为,在苏州电子废弃物治理坚决不放松的前提下,良好并且完善的治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7月14日下午,学生们来到苏州市最大的电子产品废弃物处理利用公司——同合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经理热情接待了大家,带领参观了湿式处理车间,干式处理车间,以及在建的报废家电处理中心。通过采访学生们得知,此公司的年处理能力可以达到40万台家电,可以创造上千万的税收,利润却不到300万。这是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在苏州环境检测中心。接待学生们的是苏州环境信息中心的黄兴副主任,通过苏州环境信息中心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大家得到了许多有关苏州市固体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数据,虽然电子废品是固体废物中的一类,但并没有找到相关的单独的数据。在和黄兴主任的交谈中,学生们了解到虽然《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于2007年9月7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第三次局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2月1日起开始施行,但在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废品被定义为危险废品。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相对于许多化工或核废料,电子废品的主要危害还是隐性的。但同时,随着电子产业的高速发展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电子废物被产生,电子废物的危害会显现出来,政府和媒体对电子废品的关注度也一定会越来越高。
  在苏州环保局,苏州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的唐剑飞主任接受了学生们的采访。
      唐主任多年来工作在固体废物环保工作的第一线,他给学生们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唐主任简单介绍了一下苏州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情况之后,调研组同学提出了许多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有关电子废物的主要来源,一直以来,调研小组都比较关注居民使用所产生的电子废物,唐主任告诉大家,电子废物的产生除了这一块,还有很重要的一块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而且这一部分,相对于分散在居民手中的电子废物,更容易集中处理和回收利用。第二个问题是有关政府如何来处理居民所产生的日益增多的电子废物,唐主任告诉学生们,现在做的最多的工作还是引导和宣传,从公益广告到小到社区的大力宣传,虽然到目前为止还远远不够,但市民的意识明显的提高了,特别是经常能接到市民有关如何处理废旧电池或是其他电子废物的电话。第三个问题是有关政府是否对加工处理电子废物的企业有政策上的支持或者是扶持,政府的支持的程度在某一层面也说明了政府的重视程度,从唐主任的回答中可知,所有的废品处理企业可以从政府申请专项资金,也会得到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最后,唐主任还对环保的成本问题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了探讨。
  经过这三天的调研,学生们对调研课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出发前,也许大家只着眼于一个点,但是现在,学生们却看到了一个面,让大家清晰地看到了所面对的困难。正如资源公司黄总的一句话:“环保是几代人的事情。” 
  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相关企业的支持。通过此次活动,电信学院学生课题调研组的同学们深刻了解到苏州对于电子废弃产品处理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一些有创意的想法。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