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南海深部计划”2014年度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时间:2014-01-22  浏览: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4年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我校、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27个单位,以及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4个海外单位的268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为期两天的会议共进行53个口头报告及41个展板报告。与前三届年度学术研讨会相同,会议仍由“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办公室主办。

1

      会议由分组口头报告、展板报告、大会邀请报告和会议讨论及总结等多部分组成。1月16日,“构造与岩浆活动”、“沉积与古海洋”和“生物地球化学”三个研究方向在各自分会场进行了以项目进展和亮点成果汇报为主的分组口头报告。“南海深部计划”项目负责人或课题骨干根据各自项目的进展作了汇报。会议还穿插诸如即将实施的IODP 349航次等重要科学问题的集体讨论。
      1月17日上午,各研究方向分别组织讨论如何在本方向寻找集成研究的聚焦突破口,如何设立集成项目和新添补缺性项目,如何纳入“南海深部计划”国际工作组的国际合作工作,以及如何在国际上较好地展示工作成果。各会场讨论气氛热烈,很多专家展示了自己的集成研究设想,与会学者踊跃发言,不同学术方向的观点交织、碰撞又互相融合。当天下午,全体参会人员汇集在主会场,孙珍研究员、钟广法教授和冯东副研究员先后作了题为“新的大洋钻探建议书:研究南海陆壳破裂及岩石圈减薄的基本规律”、“南海北部陆坡陆源碎屑物质的搬运过程与深海沉积”和“蛟龙号考察南海北部活动冷泉:深海探测及其特征研究”的大会报告。集成组专家林间研究员、翦知湣教授、陈多福研究员分别向大会简要介绍了各分会场报告的亮点成果和有关集成研究工作的讨论结果和工作思路。
      我校汪品先院士在对两天高效而又充实的会议进行总结时表示,“南海深部计划”的研究已渐入佳境,期待大家有更加丰富的成果。 
      “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于2010年7月正式立项,办公室设于我校。该计划是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大型基础研究计划,将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探测海盆,揭示南海的深海过程及其演变,再造边缘海的“生命史”,从而为边缘海的演变树立起系统研究的典范。该计划执行期8年(2011-2018),资助项目类别包括“重点支持项目”、“培育项目”和“集成项目”。2010-2013年共已批准资助项目44项,包括37个重点支持项目、6个培育项目和1个集成项目,已资助经费约1.5亿元。2013年11月,研究计划以“良好”成绩通过中期评估,获4000万元追加资助,追加资助将主要用于新设项目间和集成研究。本年度学术会议的召开旨在交流及整合各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讨论集成研究的组织和深入,并引导高水准的集成研究项目的立题。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