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0月
孙宜学:推动世界语言合作与文明交流互鉴
当今世界,百舸争流,却也暗礁四伏,有些还是人为设障,布满明雷或暗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变,一切都陷入非常态发展,难以预测。但正因此,人类命运更加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 -
0810月
郑庆华: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在最新一期的《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的署名文章刊发于该刊“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学书记校长笔谈”栏目,并获封面推荐,文章题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 -
2609月
诸大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把握哪些重点?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8月21日起,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推出系列短视频“改革开放进行时——社科专家带你读懂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邀请权威专家对全会... -
2509月
臧志彭、陈美欣:推动我国文化数字化战略能力跃迁的创新策略
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国文化数字化战略要结合新挑战、新形势、新发展趋向,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基于未来数字经济范式的全新运行逻辑,推动总体战略能力跃升,实现文化数字化三大... -
2509月
孙宜学:本土化中国故事与中国故事本土化
面对世界越来越迫切了解中国的客观需要,我们要给世界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世界更想听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目前,在向世界讲中国故事时,很多人的问题是“不会讲”,是以一种“我要讲给你听”的使命感在讲,但... -
2409月
孙宜学: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育相互赋能
人工智能(AI)赋能后的国际中文教育,将会经过两个阶段的重大变革。第一个变革,从老师课堂教学为主,到AI赋能课堂教学。目前国际中文教师的上课方式与人工智能还没充分结合,甚至还没开始结合,但一些中文教育... -
2309月
陈义汉: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不足,要坚持长期主义
“2015年到2021年生物药资本市场的繁荣,源于多个因素的同频共振,包括监管改革开创的空间、过去技术创新的浪潮和疫情刺激的相关需求的爆发等。应理性看待从2021年到现在遇到的困难,在结构化的寒冬之下,其实... -
2309月
诸大建、徐锦江:读懂开放,才能读懂上海
本报首席记者 高渊 本报记者 俞宏浩嘉宾诸大建(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徐锦江(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读懂一座城,就要读懂这座城的发展轨迹;读懂一座城的发... -
2309月
张端鸿:优化青年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据媒体报道,自2019年“青年研究员”项目启动以来,兰州大学已成功吸纳了179名杰出的青年研究员,其中49人更是凭借卓越表现晋升为长期聘任教授。目前,青年人才制度是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培育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 -
2009月
李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图景
图为上海博物馆东馆内青铜器展区 本报记者 叶辰亮 摄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实现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