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文汇视讯】泛舟苏河 阅读城市更新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25-10-30  浏览:

《看见人文之城》系列短视频今天推出第五集《泛舟苏河阅读城市更新》,跟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华霞虹乘坐苏州河游船、漫步两岸文创空间,观看城市更新的天际线,阅读城市记忆生发的新内涵。

以人文之眸,阅魅力之城。《看见人文之城》系列短视频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中共上海市委外宣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文汇报社联合出品。

上海的城市更新经历了从大拆大建到保护、更新与精细化治理相融合的发展历程。进入新时代,上海的城市更新整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城市遗产保护逐渐从优秀单体建筑扩展到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保护街坊、郊区特色街镇的整体性保护,改造更新则从物质提升发展到更新、再利用和治理、机制创新协同,在理念、技术上都不断升级。

比如黄浦江两岸滨水空间的贯通工程涉及东岸、西岸、杨浦滨江、北外滩、世博区域、前滩等众多区域产业和空间的整体性重塑。最近三年,苏州河沿岸静安段更新不仅有天后宫、苏河皓司、影像艺术中心等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有桥下空间转化为运动场的空间焕新,还引入了现代戏剧谷、国际光影节、浆板公开赛等文化体育活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兼顾功能性、人文性、艺术性和生态性。

来到M50,这个苏州河畔用面粉厂、纺织厂、搪瓷厂等工业遗产改造而成的上海首个创意园区,经过30年发展,我们既能看到艺术家、设计师在此持续深耕形成的空间和生活魅力,也能看到设施更新和产业迭代的压力。跟上海很多有特色的历史区域的有机更新一样,我相信将涌现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创意,上海的城市记忆还将不断生发新的内涵。

与华霞虹一起乘坐苏州河游船,心城市创始人兼CEO、国际静安推介官朱一宁用一张张历史影像讲述着苏州河沿岸的变迁。他说,城市就像一个生命体,自然地生长、发展。苏州河治理之后,它又重新成为了一条走入上海市民生活的河流。苏州河两岸的老建筑得到保留保护,经过修饰、更新,赋予了新的功能。他经常带着人们到苏州河沿岸Citywalk,因为这条河流和这些建筑背后,有很多故事值得记忆和回味。“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看见人文之城》每日更新一集,邀请知名社科专家和实践地建设者,全景式、沉浸式解读《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9大行动、30项重点工程的精彩实践、创新案例和突出成果,阐释文化建设的内在肌理,提炼文化实践的一般规律,展示上海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自信自强文化样本的积极探索。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XNYjFCgBikklaG75FSr_w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