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名家张静娴同济开讲,解读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的守正创新之路
    
            
            
    
    来源:文明办
      时间:2025-10-31  浏览: 
    
                 
   
    
10月29日,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静娴与上海昆剧团编剧俞霞婷共同做客同济高等讲堂,以“青春登场处 自有后来人”为题,为师生深入解读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的艺术特色与创演历程。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吸引近350名师生参与,线上直播观看人次累计达5万,展现了传统昆曲艺术在高校校园中的广泛影响力。

作为上海昆剧团为庆祝建党百年创作的首部大型革命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改编自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同名电影。编剧俞霞婷介绍了该剧的创作背景,剧团在时间紧任务重等重重挑战下,充分发挥昆剧剧种悠长细腻的特点,破解“老故事”的年轻化表达难题,文本修改近20稿,最终实现了革命历史题材与传统戏曲风格的深度融合。
张静娴老师在剧中身兼艺术指导并饰演“李奶奶”一角。她分享了从艺术指导到主演的角色转变过程,以及如何在75岁高龄克服表演转型、声腔调整等挑战,最终完成对这一革命人物形象的塑造。从情怀到坚守,张老师的抉择既源于与角色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缘分,也体现了昆曲人对艺术传承的责任担当。
在艺术创作层面,该剧面临经典改编、风格融合、形式创新、唱腔音乐等一系列挑战。主创团队回归电影原作精神,将视角聚焦于李铁梅的成长历程,强化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旨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革命自有后来人”的时代精神。在音乐唱腔设计上,团队反复打磨,从人物、情感、剧情出发,采取了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先生当年提倡的“破套存牌”的做法,创作出符合剧情、贴近人物、激情昂扬的音乐形式风格,实现传统昆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该剧的排演过程也体现了艺术精神的代际传承。以尚长荣、张静娴、蔡正仁、李小平为代表的艺术家与梅花奖演员吴双、罗晨雪以及青年演员们共同投入创作,戏里戏外“三代人”,展现出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讲座现场,张静娴还通过示范讲解,展现了昆曲不同行当的表演特色,让师生直观感受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据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济大学与上海昆剧团联合推出学生版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以“戏曲+红色”的创新模式诠释青春使命。该项目于8月15日启动,面向全国本、硕、博学生开放招募,不设专业门槛,吸引零基础学子参与。10月18日,主题曲在杨浦区五角场广场成功唱响,标志着训练营正式开营。张静娴对后续排演寄予厚望,认为现代戏的“当代性”能为青年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期待学生版作品“绽放青春,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