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记者 李媛媛 通讯员 刘望) 9月22日,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如火如荼进行之际,一批特殊的“观众”成为赛场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自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DHIK)成员高校的100多名国际学生,带着对中国发展的浓厚兴趣,从同济大学来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启了一场科技与文化交融的探索之旅。

港区印象赢得德国青年如潮掌声
9月22日上午,在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一期郑州航空港印象展厅,一场未来城市的体验正在上演。
随着德国学生安东尼亚的手掌轻触感应区,整座城市仿佛被瞬间“激活”——双鹤湖科创走廊的立体蓝图在光影中流光溢彩,道路如血脉般延伸……周围德国学生纷纷凑近,有的模仿手势操控,有的掏出笔记本疾速记录,惊叹声此起彼伏,用阵阵掌声表达内心的震撼与敬意。
而在数字沙盘的另一侧,互动屏幕和展板详细展示着郑州航空港在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的布局,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难以想象,一座城市能在短短十年间完成如此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德国学生贝尼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眼前的郑州航空港让他重新理解了“中国速度”的内涵。
参访期间,每一个区域的精彩讲解都引发阵阵惊叹。六次自发响起的掌声,成为德国青年对郑州航空港创新实力最直接的认可。特别是在了解INNOPORT大赛政策时,这批德国青年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详情。“有朝一日我也想在这里创业。”贝尼说。
“国赛”技能盛宴让德国青年深受震撼
在城市展厅感受科技魅力,在全国技能大赛现场,感受中国“工匠精神”。
走进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现场,德国学生们瞬间被国家成果展和赛场上选手们精湛的技艺所吸引。
在国家成果展区,足球机器人、解说机器人、舞蹈机器人随处可见,灵活的动作和精准的交互引得德国学生频频驻足;在工业机器人、数控车床等赛项现场,中国选手沉着冷静的操作与精密到微米级的加工成果,令德国学生频频点头赞叹;在而在烘焙、茶艺、花艺等技能展示区,中式的匠韵之美与现代技艺融合得恰到好处,德国学生亲手体验拉花技艺时笑声不断……
“这简直就是一场技能盛宴。”艾哈迈德在展馆里看个不够,手机拍个不停,还热情地与参观者合影,“我一直很好奇中国在机械工程领域取得了怎样的进展,而这次大赛让我看到了中国技术工人的专业素养和高超技艺,也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深厚底蕴。”
同样学习机械工程专业的德国人莫里茨则对展馆中的涡轮机印象深刻。竞赛场所的各式风机、螺旋桨已让他眼界大开,在展馆里近距离面对精密的涡轮机部件时,他再次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和中国的参赛选手深入交流,探讨在技能操作中的规范细节与实践巧思。”他说。
港区企业让德国青年大开眼界
参访期间,代表团还深入河南航投飞行培训中心、郑州比亚迪、国际陆港、郑州富士康等地参观,实地了解中国企业在航空模拟训练、新能源整车制造及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
在飞行模拟舱前,德国学生们兴致勃勃,纷纷排队体验飞机的起飞操作,逼真的视觉系统与动态反馈令他们惊叹不已。
在郑州比亚迪工厂,高度自动化的整车生产线让德国青年大开眼界,机械臂精准焊接、AGV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每58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效率令他们连连称奇。
在郑州国际陆港,超大的沙盘全景展示了郑州国际陆港的多式联运体系与枢纽布局,中欧班列整装待发的壮观景象,直观展现了中国连通世界的物流动脉。
在郑州富士康富豫救援队,专业化应急处置流程和现代化装备让德国青年印象深刻,救援队员对突发场景的精准预判与高效处置,让他们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理解。
……
“这里不仅有速度,更有智慧与远见。”一位名叫贝尼的德国学生感慨地说,他从未想过一座城市能将创新、效率与人文结合得如此紧密,“我回国后一定会向企业家朋友隆重推介。”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欧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数字化发展上成就显著,德国在工程机械领域实力雄厚,两者的结合将是真正的强强联合。”
“郑州航空港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中德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由德国建筑师设计的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是两国合作的具体象征。郑州航空港INNOPORT大赛特别设置了国际赛道,期待更多德国青年来此交流学习,感受中国发展的脉搏。
链接:https://news.zynews.cn/zwspecial/2025/09/25/17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