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青年报APP】68所高校携580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2025工博会

来源:中国青年报APP   时间:2025-09-26  浏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于9月23日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届工博会的主题是“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举办的高校展区在本届工博会的九大专业展区之一——科技创新展区中精彩亮相。

工博会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品牌展会和促进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展示推介68所高校精心遴选的580项科技创新成果。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42所,占六成多;上海地区高校21所,其他省市高校47所。


同济大学展示轨道交通智能化多模列车控制自主核心技术。刘晓晶/摄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张雷教授团队和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等产教融合团队坚守理论创新与技术开发,研制和开发的列车车载设备、轨旁设备、目标控制器和调度系统等产品体系,已成功应用于28个国家与地区的近100条轨道交通线路(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等),将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自动驾驶参数调整的效率提高了30%,还实现了中国首套全自主化的城轨列控系统整建制出口。

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电脑、智能家电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组件——芯片。而芯片的设计需要借助专门的设计软件(EDA工具)才能完成。复旦大学曾璇教授团队围绕国产高性能处理器设计和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等重大需求,建立了人工智能的集成电路自动优化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集成电路统计分析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可制造性设计方法、电路综合优化,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的人工智能设计EDA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和国产工具的支撑。目前该技术已在我国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和重要半导体企业获得应用.

在上海交通大学展台前,一台监测设备“紧盯”高速旋转的航空发动机。这套“多物理场测试诊断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欧阳华教授团队研发。随着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我国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复杂工况下的结构完整性和流动稳定性是制约国产航空发动机发展的难题。这款诊断系统可实现对复杂系统关键现象的多维度、全过程观测与诊断,目前已先后在航发商发与航发燃气涡轮研究院的两个型号台架完成验证,展现出良好的工程适用性与推广前景。

在贯穿全年的“创智汇”系列活动基础上,今年高校展区特别推出“创智汇∙工博会篇”路演活动,工博会期间分专业领域开展9场高校参展项目路演。高校展区还新增“成果运营服务窗”,组织专业的技术中介机构、投资公司、金融法律服务机构等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做深做实供需对接、概念验证、孵化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服务,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5-09/25/content_GqAaqKh7.html?gid=gDalElrX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