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一周年的重要节点,为回应“教育强国,同济计算机何为”的时代命题,共商计算机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推动计算机学科整体能级提升,9月23日,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智慧校园辅助决策“驾驶舱”召开。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出席会议并致辞,同济大学副校长赵宪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院士专家出席会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会。

郑庆华指出,发展计算机学科、培养创新卓越人才,是同济大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重要责任与重大使命。同济大学高度重视计算机学科发展,已为其构建起多维度支撑体系。学校始终把提升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突出位置,校院协同发力、多措并举,通过成立“图灵班”、深化国际学术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等方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希望与会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为提升同济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思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升级计算机基础学科拔尖基地,正式成立同济大学“图灵班”,构建起具有同济特色的“5个100%+双灵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强化育人支撑,学院首批聘请16位知名专家担任同济大学“图灵班”荣誉导师,包括两院院士4位、ACM/IEEE Fellow 8位。赵宪忠为到会导师颁发同济大学“图灵班”荣誉导师聘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以《同济大学计算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报告,介绍了学院已形成的“一体两翼双引擎”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对学院升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国豪书院有关负责人以《AI赋能书院育人:内涵提升与机制创新》为题作报告,系统介绍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并分享了AI在赋能书院育人方面的实践探索。
与会的院士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新加坡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ACM/IEEE Fellow黄铭钧,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所长、IEEE Fellow刘成林,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光明实验室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ACM/IEEE Fellow田奇,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图灵班负责人、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胡振江,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图灵班负责人、ACM/IEEE Fellow杜文亮,国泰海通证券首席信息官俞枫,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财富保险事业群CTO尹俊,上海梦创双杨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汝良等。
与会专家就如何培养计算机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并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建议。专家们表示,推动同济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需关注多个关键环节,通过系统性谋划与协同发力,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搭建更优质的平台。要优化学科建设布局,推动人工智能算法与硬件体系结构协同发展,主动推进跨学科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具有科研潜力的学生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建立阶梯式培养体系,并围绕拔尖人才培养实现校际资源共享与学生跨校交流。强化校企协同与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共享科研课题等方式,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表示,学院将全面吸纳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计算机领域拔尖人才,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同济计算机学科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