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45所中欧大学校长齐聚同济大学,《同济宣言》发布

来源:党委宣传部、外事办公室   时间:2025-10-17  浏览:

当人工智能成为“最强大脑”,国际高等教育应如何重塑?如何在工程教育中有效实现跨界融合和国际网络构建?

作为去年12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中欧大学校长对话会”的重要后续成果,10月17日下午,以“智能时代的工程教育与全球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欧卓越大学校长对话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东区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比利时和瑞典等中欧国家的45所高水平大学(30所欧洲高校+15所中国高校)校长、副校长,以及知名企业代表、国际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智能时代中欧工程教育合作的未来。

作为此次对话会的成果,《共塑智能时代的工程教育与全球合作——2025中欧卓越大学校长对话会同济宣言》发布。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视频致辞。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西克斯,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席茹、外交部欧洲司参赞王玮、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田露露等出席会议。

怀进鹏表示,今年适逢中欧建交50周年。多年来,中欧高等教育在各领域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12月,我们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首届中欧大学校长对话会,经过各方努力,推动建立了中欧卓越大学校长对话机制,中欧高等教育合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当前,全球发展面临深刻变化,赋予大学新的使命和时代责任。面向未来,教育交流合作和价值引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卓越大学更应当成为跨越国界、弥合分歧、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中欧高校携手努力,共同打造加强中欧高等教育对话、凝聚共识的机制平台,共同打造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提出更多有效方案的机制平台,共同打造推进文明互鉴、增进友谊的机制平台。

郑庆华表示,百余年来,同济大学始终以开放之姿赓续对欧合作传统,走在中外教育交流的前沿。当前,科技革命浪潮特别是AI加速演进,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中欧高校应该搭建更开放、更高效的合作网络生态,凝聚多边协作合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创新成果的“倍增效应”。期待各位同仁碰撞思想、凝聚共识,为中欧高等教育合作的未来绘制清晰可行的“路线图”,共同书写中欧教育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西克斯表示,我们共同见证世界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特别是人工智能迅速崛起,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形态。当前,面对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唯有各国团结起来,加强广泛的国际交流协作,才能共同探寻可行的解决方案,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相信今天的对话会将为进一步深化中欧合作建立新的链接、提供新的机遇。

在主题论坛一,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高等教育重塑”这一议题,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校集团主席全权代表德·拉布多奈,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校长加尔西亚,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副校长瓦尔特,重庆大学副校长卢义玉,英国拉夫堡大学副校长克姆缇娜,比利时根特大学校长特别代表、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塔尔维,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副校长托达,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校副校长法布雷格,四川大学副校长赵长生,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校长特别代表、德国工程院院士阿布拉莫维奇,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校长特别代表德罗托,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易凡等与会的15位大学校长、副校长先后作报告,分享最新实践与思考。

大家表示,人工智能为重塑高等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大学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探索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模式和科学研究新范式,但同时要持审慎态度,确保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

在主题论坛二,聚焦“工程教育中的跨界融合和国际网络构建”这一议题,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校长、德国理工大学9校联盟主席伊特尔,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校长托雷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意大利贝尔卡莫大学校长卡瓦里尔立,法国上法兰西国立应用科学学校校长伯比尔,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校长德芙洛里安,科思创亚太区集团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负责人兼亚太创新中心负责人芮恩德,德国柏林技术与经济应用科学大学常务副校长温德乐,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副校长萨博拉,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康旭东,法国建筑工程师学校副校长惠斯曼,意大利巴勒莫大学副校长马佐拉,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许勇,英国伯明翰大学校长特别代表、工程学院院长迪恩,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校长特别代表、信息处理技术所所长、原副校长贝克,东南大学副校长钟文琪,德国理工大学9校联盟主任柯诗曼等与会的18位大学校长、副校长等先后作报告,分享经验、发表见解。

大家表示,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深化跨学科、跨国界的广泛交流合作成为当前工程教育的必然选择。大学要打破学科壁垒与地域界限,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工程人才培养新生态,合力培养能真正引领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校长加尔西亚、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分别主持主题论坛,同济大学副校长李翔宁主持对话会开幕式。

与会的还有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科学基金会等国际机构,法国古斯塔夫·埃菲尔大学、法国上法兰西综合理工大学、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校、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中欧高校有关负责人。

深入交流研讨,达成广泛共识。会上,《共塑智能时代的工程教育与全球合作——2025中欧卓越大学校长对话会同济宣言》发布。《宣言》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学唯有开放、协同、信任、合作,才能让教育更好地造福人类,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应致力于突破传统教育框架,善用人工智能技术,共同探索虚实融合、人机共生的教育新形态;共同致力打破传统工程教育的学科壁垒,深化产教融合育人,共同打造开放无界、协同共赢的创新新生态。

《同济宣言》号召,愿以中欧卓越大学校长对话会为平台,推动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加深入的国际合作网络。整合学生流动、教师互派、合作办学、联合科研、论文发表等大学间传统国际合作的范式,共同打造一个知识共享、人才共育、科研协同的多边生态系统,构建一个新型大学合作网络。

(文/黄艾娇、陈少颖 图/周游)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