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毕业学子竞风流2022⑨|传播红色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新闻中心、外国语学院   时间:2022-07-29  浏览:

他致力于红色文化翻译,历时2年,跨越7000公里,辗转5地实地调研;他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传播,构建自媒体传播矩阵,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效度和温度。他,是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8级本科生、2022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郭磊。

规范翻译,研制红色文化翻译传播指南

大二的时候,郭磊申请担任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助教。一位留学生问他:“为什么红色基因可以传承?难道有什么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吗?”他解释说:“汉语有很多这样的metaphor(隐喻),基因在这里代表优秀革命传统”。

后续交流中,郭磊发现,由于翻译问题,很多革命圣地的文字介绍,外国友人难以理解。

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对革命圣地外宣中的英译文进行整理,并对不准确和不规范的译文进行订正,精炼现有译文。

他与4位志同道合的同系同学成立了“红色济译”项目组,历时两年,跨越7000公里,辗转延安、瑞金、井冈山、遵义、西柏坡五地进行实地考察。

调研中,大家发现,不少纪念馆在地名翻译上采用音译,给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红色文化造成不少障碍,比如“晋察冀”音译成了“Jinchaji”,没有任何补充说明或解释;一些诗词书法作品缺少翻译,外国游客难以理解它们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还有一些翻译不太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带有浓厚的“中式英语”味道……

为了规范红色文化翻译表达,他带领团队收集了近30万字的中英语料,采访了近百位红色文化国际传播者和一线管理者,经过5轮译文修订,整理出一份“红色文化国际传播——勘误、建议集”,据此推出了《红色文化术语英文译写指南》,并将指南免费寄送给各大革命博物馆、纪念馆。

“我们收到了好几封感谢信。还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鲁艺文艺园区、延安文艺纪念馆等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提供翻译服务,合作讲述中国红色故事。目前,已累计英译文本200多份,总字数达50余万字。”郭磊介绍说。

做好传播,让海外受众把故事“听到心里”

校正了翻译错误后,郭磊和小伙伴们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们意识到,“做好翻译可能还不够。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翻译’‘传播’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是要‘讲’,但讲了别人不愿意听也不行,如何做好传播,让海外受众真正把故事听到心里去,也值得我们关注。”他说。

他们尝试通过“视频+音频+文本”多模态展现形式,形成Youtube、Quora、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传播矩阵,以微观视角引发海内外共鸣。

他们自制视频《向世界讲述延安:革命而浪漫的圣地》,以外国亲历者的视角为切口,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的延安;他们翻译百余个讲述中国红色文化故事的视频,例如讲述延安故事的《昨日文小姐》《一把小提琴的前世今生》《窑洞里诞生的<中国美术史>》等,并在YouTube、TikTok等海外视频网站上发布,全媒体累计全网播放量120多万次,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他们创办公众号“红色济忆”,以追寻红色记忆,传播革命文化为宗旨,推广红色文化术语英文翻译,介绍翻译策略与技巧,推动红色文化规范表达;他们构建红色文化翻译术语库,应用于线上词典,专业译者下载术语库3000余次,术语库获用户五星好评;他们修订Wikipedia(维基百科)中相关红色文化词条、增补Quora(国外问答网站)中的红色文化相关问答。

耕耘必有收获。他的翻译技能和科研水平在实战中得到了切实提升。大学期间,他发表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篇,获国家奖学金、“外教社杯”长三角区域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暨全国邀请赛特等奖、“外教社杯”上海市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一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备赛冬令营二等奖等荣誉;他带领团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功结项,陆续斩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技术作品竞赛特等奖、同济大学“卓越杯”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济校内赛特等奖……

“用专业特长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一份力量,是我的初心和梦想,也让人很有成就感。”已经确定保研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郭磊笑着说,“未来无论我在哪里,这份初心不会变。”(文/魏丹       海报/胡方超)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