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医路攻坚,用科创守护人民健康 ——记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张海军教授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11-30  浏览:

“穿刺难?定位差?并发症多?有了这台神器,再也不怕了……”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医生欣喜地发现,实施心脑血管重症急救、肿瘤化疗等操作时,只需一台机器,就能轻松建立中心血管通路。研发出这一神器的,正是同济大学介入血管研究所副所长张海军教授和他的团队。近日,张海军牵头完成的“血管通路数字诊疗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其临床应用”项目获颁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国际首创中心血管无盲穿刺和精准定位诊疗系统

长55厘米,宽35.5厘米,高度仅6.5厘米,这样一个“相貌平平”的小“盒子”,却暗藏玄机、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这是张海军团队研制的中心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诊疗系统,它具有靶血管筛选、穿刺复合显像、导管心电导航等功能,在建立中心血管通路时能实现智能分析和筛选血管、无盲区平面穿刺,以及穿刺从体表到靶血管的全程实时监控。

这不是张海军医疗器械研发路上的第一次创新。持续创新并不断取得突破的动力何在?

“医疗器械的研发,必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我们医务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张海军介绍,临床上实施心脑血管重症急救、肿瘤化疗和肠外营养等诊疗操作时,建立中心血管通路是先决条件,但建立中心血管通路面临三大临床挑战:穿刺难、定位差、并发症多。每年全世界中心血管通路建立近2000万例,我国近500万例,居世界第二。

“传统的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低,而且并发症多。”张海军介绍,存在刺穿血管、误穿神经、穿透胸膜等操作风险,可能出现出血、血肿、血管穿孔、血气胸、气管压迫、房颤、静脉炎甚至肺动脉栓塞致死等并发症。

张海军带领团队潜心钻研,以工匠精神瞄准世界尖端技术,历经10余年医工交叉与临床转化研究,创建了全新中心血管通路技术体系,完成了系列医疗器械自主研制和产业化。

全国各大医院反响热烈,“可以评估血管,测血流速度,正确选择穿刺部位,体内精准导航,一体化操作,还能减少副作用……”

如今,该成果已推广至全国1000余家医院,为广大患者减轻痛苦,降低了医疗费用。

“中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是我的‘小小’中国梦”

53岁的张海军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

张海军有十年医学教育和临床背景,毕业后在医院从事医疗研究和临床工作,后加入一家徳国跨国公司,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

“国内的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一直被国外大公司垄断。”面对现实,张海军希望能做些改变。

他远赴美国和丹麦,学习国际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学习结束,他谢绝多家跨国企业和大学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国,开启了他的医疗器械自主研发之路。

介入导管是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常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量非常大,可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导管,在2011年以前却一直被美国产品垄断,尽管这种导管存在着易断裂、造成二次手术的缺点。

张海军决心研发出自己的产品。他带领团队经过成千上万次材料工艺优化实验,终于攻克这一难题,打破国外垄断。2011年7月,团队取得国产第一张经外周中心静脉介入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简称PICC)产品注册证,完成了PICC产品国产化,产品性能优于进口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2012年4月,团队研发的冠脉药物涂层支架系统获认证,在药物涂层、涂敷等关键技术上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并成功申报美国欧洲和日本的PCT国际专利保护。

步履不停,创新不止。同济大学介入血管研究所联合中科大、南开、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附属同济医院等15家大学、科研机构和医院等设立,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优势明显,张海军更有底气了。

张海军主导研发的超声控释药物球囊已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承担的可降解锌合金血管内支架的研发,即将进行全世界首次锌合金支架在人体应用的临床试验。

仁心为民,热心公益

“建议国家出台统一的防疫物资出口标准,这样有利于释放产业链产能,可以尽快把防疫物资运到世界各地。”

“我非常关注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问题。医疗大数据的充分运用,不仅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还能通过医养结合解决养老难的问题。”

“我建议,加快制定医疗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出台相关的医院收费目录和鼓励措施,制定行业标准,提高医疗服务业质量,推进现代化生产管理,节约医疗费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海军始终牢记自己责任。几年来,他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先后提出20余项人大建议。2018年4月24日和2019年5月29日,张海军先后两次为医学院师生解读人大会议精神。张海军说,他计划收集产业界的意见,在完善招采定价机制、鼓励创新研发等方面提出建议。

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连年为山东齐河县扶贫教育事业捐款30余万元,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后,他积极捐献医疗产品近50万元,并多次捐钱捐物资助困难家庭。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张海军召集研发人员紧急回归岗位,10天即研发出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隔离眼罩、医用隔离面罩等防疫产品。产品通过应急审批获得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后,改造生产线快速转产,并扩大产能。

“疫情面前,我们责无旁贷。”疫情初期,张海军向湖北输送了300余万只面罩、护目镜和隔离衣,缓解了抗疫物资紧张局面。在驰援湖北的同时,他向学校捐赠10万只医用口罩,定向用于校园疫情防疫,并积极向政府机构、公共交通企业等捐赠抗疫物资,通过国际医学领域有关学会,响应国外医务人员的求助,为他们提供口罩和隔离衣,支援全球抗疫。(文/魏丹 图/团队提供)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