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上海交大计算机系五十年道路浓缩中国计算机科技发展历程

来源:   时间:2008-11-21  浏览:

打造计算机学科“中华牌”

2间不足25平方米的房间,三台示波器和一个万用表,这就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的起点。从上世纪五十年成立计算机专业,到今年十一月展示用意念控制汽车行驶系统,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科五十年的发展,正是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缩影。

最早设立计算机专业 外语、上机、实践技能三个不断线

作为全国高校最早建设的计算机专业之一,在简陋的条件下,上海交大创建伊始的计算机专业已经参与沪-Ⅰ型电子管计算机的开发工作,并筹建第一个计算机实验室,协助上海市建立计算技术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十年发展的缩影,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平凡和辉煌。

早在五六十年代,在当时的系主任张钟俊教授带领下,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师生就参加了早期的441-B机的研究和仿制任务,红四、八一四项目警戒雷达的数字测距系统,J-501快艇火炮射击指挥仪和09-Ⅰ核动力潜水艇鱼雷射击指挥仪的设计与研制任务等一系列军事科研项目,即使在教学和招生全面停止的文革期间,交大计算机人承担国家军品研制项目也没有停止过,大部分教师下厂参加研制军工产品,从科研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的科研人员先后完成了“艇用数学式鱼雷射击指挥仪”、“艇用火炮数学式射击指挥仪”、“远程警戒系统数学测距装置”、“导弹控制系统测距码盘”等项目的研制。其中“艇用数字式鱼雷射击指挥仪”是我国第一台数字式鱼雷射击指挥仪,在国防上达到了先进水平。作为舰艇作战实施鱼雷攻击,能计算多种射击参量和敌我运动各种要素,具有高命中率,能争取攻击时间,1968年产品定型并安装舰艇。这项科研成果后来获国防科工委系统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全国科学大会科技进步奖。

1978年,上海交大在计算机教育中率先提出了“外语、上机和实践技能三个不断线”的教学理念,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这样的教学理念时至今日依然是计算机人才培养中的“基本规律”。

改革开放带来跨越式发展 加强实践环节 推行开放实验

1984年,计算机专业扩建为一个独立的系,同时,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学科建设稳步发展,师资队伍快速扩大,成为培养国家计算机人才的摇篮。

1979年,计算机软件开始招收硕士生,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是国内较早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计算机系统结构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计算机应用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计算机科学理论199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98年11月16日经国家人事部组织专家“设站评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获得通过。1999年12月31日,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理论等21个学科被评为校重点学科,得到了“211”“985”工程以及学校用于重点学科启动经费的资助。1994年6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

80年代开始,计算机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机制和体制,修订了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缩短授课时间,加强实践环节,推行开放实验,加强能力培训,使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水平更接近国际水准;正式出版的教材或专著有113种;教学实验正逐步走向大型化和系列化,实验室为全校开出教学实验23门、其中设计性实验7门,1994年学生实验总时数达105343小时。

与此同时,计算机系开展了同德国、美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合作。1992年由两校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高性能小巨型计算机”,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专家组验收。

自1984年建系至九十年代末期,计算机系完成了至少173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44项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对外合作的科研项目。其中,计算机系和图书馆共同参与的“图书馆新馆计算机管理系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艇用数字式鱼雷射击指挥仪”是我国第一台数字式鱼雷射击指挥仪,在国防上达到了先进水平,获国防科工委系统重大科技成果奖;“函数程序代数理论研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微机通用汇编系统”获1989年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32位微机工程工作站”获上海市1990年科技攻关振兴二等奖。

新世纪新征程 科研水平瞄准世界一流

新世纪伊始,经过“985”、“211”工程的重点建设,上海交大计算机学科也发展到了崭新的高度,开始在新的起点,走向新的征程。

根据国家发展新技术的战略目标,上海交大计算机系将把“在科研水平和学术研究上与世界一流学科接轨”作为长期坚持的建设目标,持续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先后引进了一批国际知名教授,建立了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师资队伍;根据学科的发展,调整和更新研究方向,保持与国际同类学科的对等。经过几年努力,逐步凝练成计算机科学理论、并行与分步计算、智能人机接口、密码学与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等五个主流方向,在学术队伍和研究方向建设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0年以来的八年中,计算机系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428项,其中“863”任务46项,973计划项目10项,国家重点攻关13项,国家基金99项,其它基金25项,国际合作52项。总的科研经费为95653万元;获省部委级奖83项;获国家级奖17项,在一系列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在人才培养上,交大计算机坚定不移地走教育国际化之路,与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的联合培养计划使学生受益匪浅。

以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影响最深的全球性计算机专业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为例,以计算机系本科生为主的代表队曾获得亚洲赛区冠军12项,2002年、2005年两次站在了由欧美人称霸几十年的冠军领奖台,成为全球第5个两夺世界冠军的高校。

2008年,上海交大计算机系迎来了建系50年庆典。站在新的起点,交大计算机人确信:今天来自积淀,今天铸就未来。为了更好迎接新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对计算机信息领域的新需求,交大计算机系将以“与国际一流同类学科接轨”为建设宗旨,利用本学科“国际合作渠道多、国际学术界兼职多、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高”的特色,进一步提升本学科进行“国际前沿学术研究、原创性学术研究”的优势,在若干个重点研究方向上将本学科点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团队,在国际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舞台上更好地发挥中国高校的作用。

2008-11-21 文汇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