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将是中国乡村空间格局演化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当前,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有两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一个是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原则确定2035年国土空间基本格局及重要指标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统筹资源开展近期行动?一个是如何将更广泛的合作与协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
栾峰
上世纪末中国农村人口达到峰值后,我国乡村人口近年来呈现大量减少趋势,乡村地区的人地关系已发生显著变化。与此同时,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以及耕地保护等重大行动的开展,共同推动着乡村空间格局的演化进程。“十五五”时期将是中国乡村空间格局演化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及时介入并有效引导。
当前,各地正陆续批准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值空间规划寻找下个重点发力点之际,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发挥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统筹和要素保障作用,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等要求,可谓勾画了下阶段的重点任务“路线图”。
从引导国家乡村空间格局优化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当前,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有两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一个是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原则确定2035年国土空间基本格局及重要指标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统筹资源开展近期行动?美好蓝图的实现,离不开现实中的每一步扎实努力。因此,要精心谋划每一次近期行动的空间范围及布局,并确保存量更新与新开发建设空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这将有助于统筹资源,逐步推进空间布局优化,并最终实现美好蓝图。
一个是如何将更广泛的合作与协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相比传统的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时代明确了全域规划和统筹涉及空间规划实务的总体要求。这既为国土空间规划赋予了权力,也赋予了其前所未有的重要统筹责任。这一责任不仅涉及与城市空间紧密相关的各部门工作,还涵盖了与乡村空间更为紧密的各部门工作,如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农业等农业空间的发展及布局,以及林、水、草、沙等生态系统相关要素的分布及调整等。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上位规划要求的传导落地、土地的适应性,以及村民和集体的意愿。同时,还应切实统筹考虑与农民生活方式的关系、与农村集体的关系、与运输及休闲服务的关系、与生产方式改变及生态环境品质提升的关系,以及与整体风貌保护与改善的关系等。这些都需要空间规划从业者不断充实知识,并积极加强内部整合与对外合作,以担负起这一重要历史使命。
此外,在推动乡村空间布局优化的工具方法方面,有关部门已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其中最具系统性的“工具箱”。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应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过去侧重于整合挖掘建设用地指标、服务于引进项目落地不同,未来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回归布局优化的整体战略性方向。这需要根据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协调好农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以及规模农业与庭院及休闲农业的关系,进而服务于乡村地区整体空间品质的提升与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链接:http://szb.iziran.net/bz/html/content.html?date=2025-03-18&pageIndex=3&pageId=6e8ca220-af36-45e1-b835-8a5c9f168483&cid=1&articleId=e6dc31a0-d72b-47eb-ab69-a498f044f766&articleInde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