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何馨芸 刘悦来:“第三张椅子”是城市文明的触媒,也是社区营造的起点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2-08-26  浏览:

作家梭罗说过,“我房子里有三张椅子:第一张是给孤独的,第二张是给友谊的,第三张是给交往的”。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保持一定的社会交往。在现代都市,通过打造“可以坐下来的城市”,可以给人们创造更温馨、更便利的交流互动空间。

近年来,上海把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等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探索打造“可以坐下来的城市”。截至2021年,完成近万处座椅优化提升;2022年,计划再优化提升5000处以上。

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理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以满足市民多样化基本需求为发力点,真正做到服务于民。

在对一些城市更新项目的追踪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少人提出了希望在公共空间配备可供休憩的亭子、座椅等需求。然而,由于规划选址或设计营造等多重因素,打造“可以坐下来的城市”依然存在短板。

比如,在本市靠近海边的一个居民小区,中心广场建设得很漂亮,有彩色的铺地,有阳光板顶棚的弧形长廊,长廊下一排新座椅造型独特、色彩鲜艳,却一直未见有人来坐坐。反倒是在附近的一个矮墙边,居民从自家搬来椅子,在不违反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坐在那儿谈天说地。

原因其实很简单:长廊下的椅子没有靠背,偌大的广场也不怎么挡风,坐在那里不是很舒适。矮墙边是个避风口,适当围合的空间也带来了相对适宜的感觉;居民自带的椅子有靠背,坐着舒适,便于移动。

好的空间和场所要“美”,但也要警惕为了美而美,为了“酷炫”而一味追求“爆款”。尤其在公共财政支出上,要正确把握保底性和实用性。

好的公共空间应该是开放的——对生活开放,为提升人们的自由度而开放。它并不是为了展现什么或者把什么强加于他人,而应当是熟悉的、实用的、美观的。

空间是一种由社会创造的结构,而不仅仅是社会的环境。从共建到共享,一把把椅子就是一个个城市文明培育的触媒,也是社区营造的起点。这一个个小点连接起来的,正是建构市民生活与城市文化的“社会场”。由此,它也得以超越空间局限,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担当。

(作者:上海四叶草堂研究员 何馨芸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刘悦来)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20397&sid=67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