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意大利设计大师移居弄堂:上海的设计氛围,会激发自己留下更多作品

【解放日报】在上海,发起一场设计运动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25-09-28  浏览:

“上汽设计”展区,3辆酷炫的车以及空间内巨大的“穿越雕塑”将诸多设计元素串联过去与未来。本报记者 海沙尔 摄

获聘国际设计百人智库的大师、专家们,被上海“设计之都”氛围吸引,主动且不断为上海创造新的作品

本报记者 李晔

意大利设计大师阿尔多·契比奇19岁在米兰自立门户,22岁与同行埃托·索特萨斯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孟菲斯设计运动”——20世纪80年代初一场主张用鲜艳色彩、夸张造型和颠覆性材料来打破沉闷设计格局的思潮,其影响深远,迄今仍是设计师重要的灵感来源。

但阿尔多·契比奇自己也没想到,而今他已然是同济大学荣誉教授,定居上海,且躬身入局,在杨浦区鞍山新村打造了“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探索社区营造及保留。他预感,上海的设计氛围,会激发他留下更多作品。他甚至有意发起一场设计运动,“比‘孟菲斯’还要大”。

昨天,在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第四届国际设计百人论坛”上,阿尔多·契比奇与其他10位大师作为第四批专家,获颁国际设计百人智库聘书。

国际设计百人智库,由上海市经信委委托同济大学牵头组建,是2022年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一新型智库是一个世界级的创意社群,汇聚全球设计产业领袖、组织领袖和学术领袖。

数年前,阿尔多受同济大学挚友邀约,来到上海。他对住所所在的四平路1028弄的整片空间进行改建设计,呈现“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主打多元功能,将相邻门面打通、空间重组,又引入全新业态,如朱哲琴声音实验室、当代首饰与新文化中心、社区孵化中心、阿斯顿·马丁首个海外实验室等,兼顾社区居民的多重文化需求。

老旧社区的改造重生其实无需大拆大建。阿尔多强调,无论是材料运用还是建设理念,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停下来,看看周围已经存在的事物。“旧材”结合现代技术,或许就能“新生”。

据记者了解,获聘国际设计百人智库的大师、专家们,被上海“设计之都”氛围吸引,主动且不断为上海创造新的作品。

比如,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的日本设计师妹岛和世,担纲设计了上海徐汇“西岸艺岛”。该地标由7栋彼此“依偎”的塔楼组成,外观看似歪斜。大楼一层的柱子倾斜角度达65.3度,顶层柱子倾斜角度更是达89度,朝向各不相同。每一块玻璃幕墙的大小和曲度也完全不同。她的作品被誉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大量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使建筑看起来轻盈而飘浮。

又如,此次新加入智库的品物流形和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张雷,擅长设计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作品。如在上海蟠龙天地开业之际,张雷设计制作了一系列以“张灯结彩”为主题的艺术装置,在蟠龙古镇的亭台、街区、树木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传统与当代碰撞融合的有趣对话。“张灯结彩”的灵感来源于中国非遗传统手工艺“扎彩子”。

而今,意大利老头阿尔多·契比奇非常享受蹬着自行车通勤的“市井气”,这与他做研究、做“有想象力的改革者”并不矛盾。他说:“中国现在的设计环境犹如20世纪80年代的米兰,有着对未来的乐观和对新事物的好奇,也有着一群想要行动的人。所以,在上海翻开一个新的篇章再合适不过。”

据悉,截至目前,国际设计百人智库成员已达118人,外籍专家超过半数。

链接:https://www.jfdaily.com.cn/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5-09-26&id=463037&page=05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