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观新闻】同济大学新校长为华东师大合并组建新学院作深度报告,跨两大学科让AI做大事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3-05-08  浏览:

“人工智能吃的不是粮食,吃的是数据。”在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郑庆华眼中,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一样,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7日,今年新任同济大学校长的郑庆华现身华东师范大学,见证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并作全场唯一主旨报告。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新学院发挥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科与教育学科的综合优势,由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智能教育实验室)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在计算机系统、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统筹学科建设。跨两大学科让AI做这件大事——重点发展智能教育。

【生成内容不加甄别会严重误导】

计算正在改变一切。在郑庆华看来,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那样,仅用70多年,就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一切。OpenAI称,目前最新的GPT-4在现实场景中的能力可能不如人类,但在各种专业和学术考试中明显超越人类,堪称“考试能手”。比如“美国高考”SAT中,GPT-4的考试成绩已经可以达到前6%的水平。

从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履新同济校长之前,郑庆华团队研究认为,GPT-4的参数范畴估计已是GPT-3的500倍,其“Token”数量约3.2万个,这相当于可以组织成一篇2.4万单词的文章。当然,公众熟知的ChatGPT仍有诸多局限性,其答案含错误、偏见甚至非法内容,也涉及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另外,由于ChatGPT所有数据截至2021年,无法回答此后的时效性问题。

郑庆华表示,ChatGPT生成的文本内容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概念误用甚至捏造信息等,“若不加甄别,会产生严重误导。”因此,当前教育界普遍对ChatGPT持谨慎态度,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学校禁用ChatGPT,主要原因是担心作弊、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利影响。

此外,多家科学期刊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部分教育专家认为,这是一种“高科技剽窃”和“避免学习的方式”。可以说,ChatGPT应用于教育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它虽致“广大”而不能尽“精微”,有知识但缺智慧,是教育辅助手段而非新模式。

【教师被AI替代概率不超过1%】

最重要的是,GPT这类生成式预训练AI大模型,仍缺乏教师的“温度”,缺乏启发性引导、情感交流与交互,难以支撑“有温度的教育”。郑庆华表示,总体上,ChatGPT之类缺乏人际互动和同理心培养,导致学生社会化不足,不利于情感发展和人格健全。“过度依赖ChatGPT,将忽略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对现有的考试评价制度造成冲击,导致严重的知识产权和学术诚信问题。”

有研究表明,大中小学教师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均不超过1%,这主要就是因为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过程离不开情感互动;教师的工作富有创造性、社交性和情感性,而这正是人工智能不擅长的工作。

“德国人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形容“教育”: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郑庆华说,“AI必将赋能教育,但不能替代教师。但是懂得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可能会替代不懂得使用AI的教师,因此未来人机协同将成为发展趋势。”

诚然,人工智能推动着教育范式、场景、技术的系统性创新。以往,教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师生二元关系,经过AI赋能,教师、学生、机器构成了“师—机—生”复合主体,人机共融、教学相长。更具体而言,原来的“PPT+视频”的简单场景,变为沉浸式、交互式场景;原来千人一面的无差别推送,变为精准滴灌的个性化导学;原来的结果性、粗粒度评测,变为过程性、细粒度、多维度评测。

【国家教育建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现今,AI+、互联网+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数字教育是“数字中国”重要组成,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支撑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国家基础设施。其包括教育数字化转型、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教育数字化治理四大部分。

作为数字教育的载体,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首个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去年正式发布。其总浏览量已超70亿次,接入学校52.9万所、教师1844万名、在校或社会学习者近3亿。

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郑庆华及其团队建议,从跨媒体教学资源到学科知识图谱,在软硬件工程方面创建以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核心,以国产软硬件为支撑,“政产学研用”结合,按赋能教学的目标,汇聚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国家智慧教育中台。既面向学生,进行图文答疑、学习规划等;也面向教师,完成素材精选与生成、试题生成等;还面向管理部门,实现学科大数据分析、就业大数据分析等。

“人工智能对人的最大影响在于教育。”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院士在新学院成立之际也在线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希望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而我们教育和培养新一代人才,其智慧必然需要超过当今一代人,也必然需要超过智能机器,这样才能驾驭机器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作者:徐瑞哲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610101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