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解放日报】沪上高校垃圾分类评分均超九十分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21-10-09  浏览:

日前,在上海建桥学院会议室里,20余名《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进行这学期的首次集体备课,第一讲是针对大一新生的垃圾分类专题。据统计,目前沪上高校均已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各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分支机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考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全市综合平均分90分以上的高校达到100%,与2019年相比相关评分大幅上升。

垃圾房成为校园一景

上海音乐学院位于汾阳路上的百年小楼之间,新增一处“美美哒”打卡点。为营造垃圾分类环境氛围,上音深化美丽校园建设,增加了景观廊架与坐凳、庭院灯、绿化、人行道,创造一个休憩、阅读、漫步的绿色学习生活空间,垃圾分类容器与周围的绿化、小景融为一体。

在经费紧张情况下,上音下拨专项资金改建垃圾房,并将垃圾房取名为“旧料别院”,出人意料地变身为校园师生拍照“景点”之一。别院内外,设置集中投放点,配置垃圾分类容器,四色垃圾桶摆放整齐有序。学校还开展湿垃圾就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整个汾阳路校区已实现湿垃圾“零清运”。另一个零陵校区的湿垃圾处理项目也在建设中,年底将投入使用。

记者了解到,今年暑假期间,沪上超半数的高校对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譬如,复旦大学添置了智能垃圾箱、次氯酸消毒除臭设备;上海交通大学新建四分类垃圾箱房;同济大学建造了新的垃圾分类一体式压缩站;华东政法大学安装湿垃圾减量处理装置、垃圾压缩机、雨污水分流等设施。

垃圾回收积分可提现

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图书馆中央区域的讨论角,摆放着红、蓝、黑、棕4色大小不一、入口不同的收集箱体。为何大小、入口不尽相同?这是同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晗雪等学生团队为图书馆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收集容器,分别用于投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干垃圾、湿垃圾。仔细观察箱体,蓝箱里尽管都是可回收物,但回收纸类的箱体投放口是适合打印纸的长方形,回收塑料瓶、易拉罐的箱体投放口则是2个圆形,以便直观引导正确投放。不仅如此,湿垃圾的箱体窄小,因为图书馆不鼓励学生携带食物入馆,但考虑到大厅有自助咖啡机,所以只在一楼设置了小箱,二楼及以上楼层均不设湿垃圾箱。

同济校园内不仅各个投放点均配备照明、供水、网络监控等便利设施,还全面引入“爱分类爱回收”垃圾分类项目,师生们纷纷把适宜循环利用的废弃物用来兑换积分,通过奖励制度,实现可回收垃圾的减量化、规范化、数据化。目前,33台回收机分布于校内宿舍区、教学区,每年回收量超过820吨。全校师生每年积分到账、微信提现,结算金额已达82万余元。

无独有偶,上海建桥学院也通过学生社区公益项目“微家”,进行可回收物再利用。学生们将回收的闲置衣物、书籍等集中清洗、整理,捐赠给学校定点支援的希望小学。截至目前,共8000余件爱心衣物重获新生。

垃圾分类融入优势学科

上海音乐学院还组织学生创作一批宣传垃圾分类的歌曲,其中《垃圾分类一道来》经过精选成为校园歌曲,多次走出校门,在街道、社区、公园、医院等平台演出。同济大学依托环境学科优势,从理论上推动学生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垃圾分类知识体系,环境学院教授何品晶还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公共选修课“垃圾分类与社会治理”,进行垃圾治理专业技术和治理实践教学。

不久前,上海2021年上半年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结果发布,同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多校成绩位列前茅。今年上海市垃圾分类“百佳学校”典型选树名单发布后,这些高校也名列其中。

今年秋季,“上海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监管平台”也已上线,平台整合了本市高校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效数据,实时反映各高校每月的垃圾分类第三方测评情况,每季度、每半年的综合测评成绩,以及高校四类垃圾产生量数据等。市教委会同市绿化市容局等相关部门每月对上海63所高校的112个校区开展全覆盖的第三方测评,每季度、每半年对所有高校开展综合评审,并向全市公布测评和评审情况。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认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校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抓手,推行垃圾分类是一场新的思想变革,应当让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变成好习惯。

■本报记者 徐瑞哲

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322321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