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科学报】同济大学发布“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20-12-23  浏览:

12月22日,同济大学“2020年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发布。十大科技成果涵盖了工程制造、绿色环保和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十大科技成果包括可应用于轨道交通上盖建筑、减缓地铁振动的三维震振双控装置,用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大型钢管柱梁节点的高强单边连接技术与装备,对路面进行多维高频检测与智能养护的装备与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的工业过程在线监测和智能控制的边缘计算平台,对工业废酸进行资源化处置的水处理剂,助力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的高浓度复合粉末载体生物流化床技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原位水体微生物活化修复技术,检测血液自身抗体的肺癌早期诊断试剂盒,治疗难治性皮肤病疗效显著的新型实时可控无痛光动力治疗智能系统,对癌症进行高效、灵敏检测的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纳米技术。

作为同济大学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又一实际行动,今年,同济大学启动2020年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评选活动,面向各学院、附属医院及学校控股所属公司的科研团队或人员开展。来自政府、行业、投资、专业技术等领域的40余位专家和学者对科技成果进行了初次评选,25项成果脱颖而出。近日,学校组织现场专家评审会,对初评入围的25项成果项目进行项目答辩,“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由此诞生,另15项科技成果获入围奖。

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作了题为《从acatech2020到精准聚焦前沿》的主旨演讲,展望了4D材料、采水膜技术、基于模型的建筑工程系统、智慧空间、真菌生物技术、身体预警系统、协作和类人型机器人等一系列前沿科技图景。

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表示,每年,在同济大学实验室里,都有一大批优秀的待转化的科学研究成果诞生。学校开展“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评选活动,就是希望发现这些成果,并联合专业机构、企业等多方共同推动这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落地,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同济大学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和科研特色,为一批国家重大建设工程提供直接技术支持,也实现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文件精神,从政策制定、全生命周期科技成果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多方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17年5月,学校出台《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明晰转化实施流程,规定给予成果完成团队不低于70%的转化收益奖励。

同时,学校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从成果创造、申请保护、评估运营、转化实施、评价激励全过程开展引导和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提供项目孵化、投融资、知识产权等系列服务和资源支持。着力打造覆盖到学院、科研基地平台及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服务团队,开展成果研究创造的前期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质量;提升成果评估运营工作,筛选出高质量科技成果,积极推介;加强转化规划和转化孵化,催生产生产业化级别的成果转化项目。

今年,同济大学获批教育部第二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同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学校后期将以这两个基地的建设为核心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2/450792.shtm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