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光明日报客户端】同济大学添文化新地标,文榷堂揭牌启用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0-11-02  浏览:

11月1日,同济大学文榷堂在嘉定校区揭牌启用。这是继四平路校区的“同济·复兴古典书院”、闻学堂之后,该校着力打造的又一校园文化平台。当天,方亚芬、魏立中、黄震良三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名家携作品走进文榷堂,与同济师生面对面。这也拉开了以“文脉中华 嘉园风雅”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的帷幕。

文榷堂位于嘉定校区图书馆14楼,在该处可俯瞰整个嘉定校区,其包括一大一小两个可连可分的多功能厅和一个户外空中花园。文榷堂将集文榷讲堂、文榷学堂、文榷展堂、文榷会堂、文榷艺苑、文榷雅集等于一身,通过专题展览、讲座沙龙、文艺鉴赏、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丰富同济师生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广学科文化及海派文化,传承同济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一系列文化育人工作。

在此前试运行阶段,文榷堂已成功举办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同济大学‘四史’专题书展”“没有一个春天会错过——于澎教授2020校园之春写生作品展”“嘉园云阅读——一起走进图书中的四史”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

同济大学图书馆负责人介绍,嘉定校区这一文化空间命名,是经面向学校师生、校友广泛征集,在初选、网络投票、专家评审之后最终确定的。“榷”源自《说文》中的“榷,水榷横木,所以渡者也”。“榷”有“渡”之意,与同舟共济相合。“文榷”寓意“以文为榷,榷文济世”;也可意为商量、商榷,内蕴文化互动。定名为“文榷堂”,词义雅正,与文化空间的定位相符,同四平路校区图书馆的闻学堂相呼应,能体现同舟同济的精神和同济大学的文化内涵。

“文榷堂”牌匾“文榷”所用书法字体,出自同济大学已故教授、我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大师陈从周先生1990年给学校图书馆刊印的内部文集《文榷》的题词“学子著文,与世商榷”。图书馆负责人表示,这既是同济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的体现,也是对以陈从周为代表的同济学科大师和人文大师的致敬,希望文化空间能服务师生校友,“以文为榷,榷问治学;与人为榷,榷文济世”。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表示,今天同济大学文榷堂正式揭牌启用,这是嘉定校区打造的一个新的文化地标,也是同济大学文化不断壮大、日益蓬勃的一个新里程。学校的文化平台不断扩充,文化传承的内涵不断丰富,文化传播的方式不断创新,开启了同济特色的文化育人新时代。希望依托文榷堂这一文化平台,让更多大师、名家走进校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师生心中,从而激发我校学子的爱国爱校情怀,促进文明校园建设,服务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方亚芬与同济师生面对面,畅谈“越剧之美”。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艺术馆馆长魏立中倾力打造的“匠心神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展”在文榷堂揭幕。另一位做客“戏曲曲艺名家谈”的是沪书传承人、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黄震良。他为学子开讲“沪书故事”,他还现场表演了自己创作的沪书经典剧目。

当天,方亚芬、魏立中、黄震良还受聘为文榷堂指导教师,吴广明分别为他们颁发聘书。

据悉,此系列文化活动也是同济大学2020年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的精彩活动轮番上演。(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孟歆迪)

链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62be5b2664974b8d9cf3eb531c3937cd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