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之际,每5年评选一次的“上海市教育功臣”揭晓,来自申城普教和高教领域的10位教师获此殊荣。
2002年,本市设立“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制度,旨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表彰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根据相关规定,“上海市教育功臣”每届评选10名,由市政府发文表彰。2003年、2008年本市已评选表彰两届、共19名“上海市教育功臣”。今年6月,经市政府同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通知,在本市组织开展了第三届“上海市教育功臣”评选。
经各高校、区县教育局、有关委局控股(集团)公司两轮推荐,“上海市教育功臣”评选工作专家委员会评审,网上公示,“上海市教育功臣”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市政府批准,以下10名同志获“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按姓氏笔画排序):
卞松泉 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
汤钊猷 复旦大学
刘宪权 华东政法大学
邬宪伟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杨 賧 上海交通大学
何积丰 华东师范大学
张志敏 上海市格致中学
张洁华(女) 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
范立础 同济大学
封莉蓉(女) 宋庆龄幼儿园

范立础
范立础院士从事桥梁与结构工程的教学工作近60载。甲子如一日,听过范老师上课的学生,对他的课有着极高评价:
——“听范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让我们体会到桥梁世界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起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而后者正是能让我受益一生的东西。 ”
——“我觉得范老师不但传授给我专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一个学者高尚的人格魅力,让我学会了怎么做人。范老师的学生都知道,每次上课前范老师从衣着到讲课资料都会精心准备,按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是对学生的尊重。范老师是著名的桥梁专家,每次上课都如此精心,这让我们真实体会到该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做学问。 ”
——“范立础教授主编的《桥梁工程》上册是本专业的经典教材。 ”
范立础认为,教师决不能责怪同学“没学好”,而主要是要检查自身“没教好”。为此,他独创了“三分之一”教学法,用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了解班上同学;用第二个三分之一的时间,逐步调整必要的教学内容;用最后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安排部分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范老师习惯于在每堂课后记下同学们的 “奇思怪问”,他认为这是教学过程中的“宝贵财富”,能让他了解同学们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及进度。这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把精力放在钻研其他知识上,而“似懂非懂”的学生也能通过课外自学掌握课堂上的重点。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3-09/08/content_1089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