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3日电(刘丹) 上海市首家以推动环保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民间基金会“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日前,基金会下设的“2013年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分别颁发给了20名来自同济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高校环保相关学科的全日制在读博士研究生,每人获3万元奖学金。

2003年由同济大学和上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创办的“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是以原同济大学校长高廷耀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也是上海市首家以资助、推动环保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民间基金会。
为资助与培养新一代高级环保人才、加快中国环保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成立十年间先后资助了100多位优秀的全日制在读博士生,他们分布于国内30所高校和有关科研院所。“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发挥了良好的激励和社会效应,仅2010、2011两年,就有12位获奖者荣获国家教育部“学术新人奖”。
浙江大学环保专业博士生杜学森是此次荣获2013年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的20名学生中的一名,他说:“这项奖励对我而言是一份难得的肯定和激励,我应当以基金会十年来对于环保事业的这份坚持为榜样,在今后的科研和学习中执着地不因困难逆境而轻易改变志向,从鹰隼试翼到展翅翱翔,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祖国的环保科研事业注入源头活水,亦不辜负自己的理想和在座各位老师的期望。”
高廷耀教授1932年出生,是同济大学前校长、中国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从事环境科研与教育50年间,高廷耀教授共带出了45名硕士生、32名博士生和9名博士后,培养了一大批有创新能力的环保人才。
“当前,我国的环保人才正赶上了快速成长的机遇期,我希望基金会能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发展平台,为我国环保事业献力。”高廷耀说。
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节能环保产业从朝阳产业上升到国家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在高校中还是一个只有三十多年历史的、相对较新的学科和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为未来的国家支柱产业培育支柱型人才,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富明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是全人类无法回避的世界命题,培养高层次的环保杰出人才为环保事业提供智力支持,既是国家战略,也是高校的育人方向,同时也是基金会成立的初衷,“我们更希望通过基金会奖学金发布,为环保领域杰出人才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尽早将环境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天更蓝水更清。”
据了解,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除每年颁发“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外,还每年资助“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两项活动,在全国环境相关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中具有显著影响力。(完)
http://www.sh.xinhuanet.com/2013-09/03/c_132687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