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建筑时报】探讨中国半城镇化之后的路径选择

来源:【建筑时报】   时间:2013-05-27  浏览:

       □本报记者 李武英
       5月18日,以“聚焦中国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同济。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二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开幕。诸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中国如何走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摆脱传统城镇化的路径依赖,促进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论坛开幕式上还为第一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举行颁奖。
  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超过51%,达到过半,可称为“半城镇化”,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户口虽然已“城镇化”但长期未能融入城市,成为候鸟式的半城镇化人口,因此讨论也集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主题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分别作了“关于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几点认识”、“快速城镇化下的中国建筑传承与创新”、“半城镇化的思考”三个主题报告,从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城镇化的国际比较等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邹德慈院士谈到“半城镇化”(指农村人口长期未能融入城市),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他认为,城镇化质量是要通过城镇化进程的效果来检验和判断,既要看是否促进城乡发展,又要看是否有利于农村、农民生活稳定。他还提出,新型城镇化要遵循“积极稳妥”推进方针,要兼顾城乡两利、城乡统筹,路径也必须多样化。他还特别提醒,要将城镇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在概念上划分清楚,不要混淆。
  何镜堂院士结合自己多年来建筑创作实践,提出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建筑设计既要传承“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和谐观”、“整体观”,也要与新的科学技术、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结合,凸显其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吴志强教授以《中国50%城镇化的思考》为题,比较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在不同时期城镇化率达50%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这些国家城镇化发展中成功的经验、为世界城镇规划作出的贡献。他引用世界名著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开篇语“这是一个最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表示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0%,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时代,这也是问题最多的时代,我们应该冷静地健康、理性地推进城镇化,因为“健康的城镇化远比城镇化指标重要得多”。他表示,我国必须选择一条新型的城镇化道路,以避免走入拉美国家所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鉴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他建议制定分级分梯队的城镇化战略。(文章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主要内容本刊将会另文刊发)
  大会同时分设了“城乡统筹”、“城市文化”、“和谐住区”、“低碳城市”、“开发区转型”等5个分论坛,采取主题演讲与专家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实践领域面对的矛盾:不仅有国内各大规划设计机构推选出来的29位青年规划师在各分论坛上作专题演讲,结合各自最新的规划实践,提出新的思考,还有论坛邀请的40多位知名规划专家,通过开放讨论的形式,与青年规划师共同探讨、交流规划理念与实践创新的重点。
  由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第一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一共收到海内外23所高校68篇论文,由17位初评评委八位专家对后续论文进行了讨论,通过投票和打分的方式,评选出十篇佳作奖以及六篇优秀奖。
正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在致辞中所说,“同济大学毫无疑问是中国最好的城市规划专业,没有之一”,同济城规学院和规划院联手每年举办青年规划师和学科发展两个相呼应的姐妹论坛,学科论坛强调的是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建设,强调的是未来的新的学科动向,而青年论坛则是强调规划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强调在实践中最新的创新和思考。

 

12345

专家为获奖学生颁奖

1

http://www.jzsbs.com/image/13052705.pdf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