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上午,同济大学校长裴钢教授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大学让社会更美好”的演讲。演讲由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主持。

裴钢校长在演讲中,重点阐述了同济大学的办学理念,即面对全球性的风险和挑战,一所大学如何才能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他认为大学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应该培养出有高度责任感的学生。他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歌中写道,教育是最重要的。我用这句话引出我发言的主题——大学使社会更美好。”他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应对全球性风险中,教育是最重要的。那么,大学怎么才能应对风险挑战,并适应社会、企业界的要求呢?人们常说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如果这些一流人才不能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就不能说是高质量、高水平人才。在这个方面,中国的大学有许多事情可以做,也许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接着,裴钢校长从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大学使社会更美好这一主题思想。
一、建设绿色的大学校园
裴钢校长指出,大家都认为大学要提高竞争力,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过去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体现在他的知识和他具有的技能。但是,大学能不能提供一种更强有力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新的力量,实际上是软硬结合的力量。那么,大学能不能应对整个人类发展和全球变化的挑战?他觉得这是大学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演讲中裴钢校长提到,去年自然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强调了大学在应对全球变化中要走在整个社会前面,同济大学非常荣幸是文章重点介绍的唯一一所亚洲学校,文章主要是从节约能源方面来介绍同济大学的。他接着介绍,去年召开了哥本哈根会议,会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留下了一定的问题。同济大学的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了这个会议,他们是自己组织,不是学校组织的,他们自己去参加了,说明在同济大学全体学生中已经有了节能减排的意识,他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他前面发言的嘉宾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大学也应该有社会责任感,而且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
绿色校园,不仅仅是节约一点煤,节约一点电,节约一点能源,更重要的就是要把这个绿色校园变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就要使大学的全部功能中进行一种革命性的变革,那就是说,一定要把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渗透到教育、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中。只有真正形成这样的教育理念,才可以建成一个智慧的校园,也可以成为智慧的大学。
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
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呢?
首先,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既重视科学技术的培养,又重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熏陶。裴钢校长非常赞同上午大家提到的,大学培养的人才知识面一定要广。他们所具有的知识不仅是体现在技术和科学领域内部,同时要渗透人文精神和关怀。这样的话,才能对整个世界的变化有所认识,有所感知,有所领悟。
第二,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欧特克公司首席执行官卡尔·巴斯先生刚才重点阐述了创新的问题,指出创新必须得先有发明。裴钢校长认为,这一点不能完全在课堂里面做到,所以一定要通过实践。大学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同济大学非常强调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实践,包括到企业实践,以及一些社会工作的实践。
第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最重要。裴钢校长指出,大家都知道现在有种说法,不知道这种说法对不对,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是金融界失去社会责任感造成的。过去高校培养的金融人才,非常具有创造力,但唯一缺乏的是社会责任感,所以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发生。他认为将来会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发生,随着科技和技术的发展,人类面临的变化和危险可能会更重大,最大的危险在于大学培养的学生制造了这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所以必须要使培养的学生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大学也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
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一定要打破学科界限,要进行多学科和跨学科这样研究和学习。尤其同济大学这样一所学校,不仅仅要做基础研究,也要做应用研究,那大学如何来协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样一个概念呢?关键是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点非常重要。我非常喜欢这个方法,这个方案要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第四,一所大学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在校园内,还应该有社会责任。尤其对于区域性发展,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以及整个全球的发展,包括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都是大学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同济在这方面也试图做更多一点事情。
最后,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服务。大学的第一功能就是要培养合格的高水平人才,这是最重要的,否则的话,那大学就不叫大学,那就是公司,公司可以不断进行创新,但是大学不一样。第二大学还是继续要创造知识。第三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第四就是大学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的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第五个才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社会服务,这一点是中国,或者说东方的一个特点。产学研结合,在中国需要政府的配合,需要最后用户的配合,所以人们现在也把它叫做官产学研用结合。在大学和社会之间,尤其是企业之间需要这样一个工作链,一起来实现这一点。
此外,关于校园建设问题。裴钢校长认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落实到学科,落实到学分,落实到课堂,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此外,人们说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但是大学校园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对社会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一个小社会,所以首先我们要把校园建设好,作为社会发展的样本。
三、我们的愿景和我们的行动
同济刚过百年校庆,今后一百年同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
首先,要做成最好,我们要把同济建设成最好的大学;同时要做出不同,我们要与所有的大学都有所不同,形成同济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那么,同济大学的旗帜是什么呢,就是应对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今年年同济大学的学校务虚会上讨论过这个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我想这是面对全球性挑战,同济大学必须做出的选择和反应。
第二,我们要进行改革。同济大学在积极参与工程师教育改革,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落实。
第三,加强社会服务。在这一点上,我想同济大学需要再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同济大学不仅参与了世博会的建设,之后同济大学又参与了三区联动、环同济经济圈的建设。我们同济大学附近的设计谷,今年的产值已经超过100多亿,这体现了同济大学对社会的贡献。此外我们还在进行新型的智能交通设施的研制,以及在崇明岛进行新的发展模式的建设,就是一个低碳的崇明岛发展模式。同济大学对世博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济大学一共有八个教授承担上海世博会八大领域总负责重任,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实践,带动了几百个师生参与世博会建设和筹备活动。对广大师生来说,世博会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我觉得就是通过这样的实践、学习给教师、学生以深刻的体会。世博会上不仅仅有我们同济研制的新能源汽车,我更看重的是同济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世博会,这就是我们最引以自豪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类社会要获得新的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里我想用一个短片来说明,我们如何来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如何来促成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成为三位一体;同时,我们的教授、学生、社会实践也实现三位一体。面对全球挑战,我们就应该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心协力地打造出一艘新的诺亚方舟,成功地到达新的彼岸。
演讲结束后,裴钢校长回答了中外大学校长的提问。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以理工科大学为主提高社会责任感,这让我感到很兴奋,因为您的报告真正体现了二十一世纪大学应具备的历史使命。最近我在困扰一个问题,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有很强的两面性,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而另一方面可以危害社会。很多高校在发展过程当中,可能更多地局限于发明、创造,却很少思考发明和创造的宗旨,所以我认为您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命题。请问,如何把服务社会的理念融入我们的课堂和专业,通过课堂教学或者课外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意识行为当中,我觉得这对未来的人才支撑社会非常重要。另外,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很大的利益主义弊端。我们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有意识无意识地正在受到利益的驱使,危害着社会,这里面不仅是课堂授课问题,还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问题。我想问一下同济大学在这方面有哪些有效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
裴钢校长:同济大学有两个做法:一是将这些理念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就是实现大学科和跨学科的发展;二是回归大学的宗旨,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早期中国的学院和欧洲的大学都是要有加强工科学校或者理工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同济大学将来要培养的人才有十六个字可以概括:即“工程基础、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社会栋梁”。我希望同济大学能够将来做得更好一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莱斯大学校长大卫·李博隆:在您的发言中谈到大学是有示范效应的,请问,您如何来保证大学的示范性作用,如何来保证大学服务地区发展、服务国家政策的执行,如何将大学的知识和成果转化到社会、转化到政府?
裴钢校长:将来我们培养的学生可能会成为政府官员,使他们能够促进大学和政府衔接。另外,不仅是学校培养人才,同时要通过社会营造绿色交通,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因为制造的汽车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大,这就是我们理念。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同济大学传统学科主要是建筑以及机械工程等比较宏观的学科,您是分子生物学家,请问在“后世博”时代,同济大学对可持续发展是否有设想?第二个问题是您在科学院是领导,在大学也是领导,对中国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您有哪些重要的建议?
裴钢校长:关于第一个问题,同济大学所有学科布局和基础,可以说能够较为适应全球变化的需求,同济大学初步把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较强的学科分成两个或三个学科群,这些学科群能够适应全球变化。然而同济大学在政策研究等方面是目前较弱的学科,今后同济大学的发展,做到软硬结合,这样真正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适应“后世博”时代这样的一个变化;关于第二个问题,科学家有好处也有坏处,优点就是认真,把做成的事情想做得更好;缺点就是太认真。作为大学校长首先要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大学有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希望我能够在太认真的情况下,推动同济大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