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人民网】唐子来解读城市最佳实践区:本届世博会最大创新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0-05-06  浏览:
   在世博会160年的历史上,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将“城市实践”作为“展品”引入世博会,马德里“公共廉租屋创新试验”、圣保罗“清洁城市法案”等80个城市案例在此“一秀身段”。这些城市案例是如何选出的?它们具有怎样的独特价值?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唐子来透露了这些城市案例的诞生记。
  为了从众多案例中挑选最符合城市发展的代表,世博会组委会专门成立了具有国际权威性的“国际遴选委员会”,当时对申报案例遴选时设置了三条原则。第一条就叫做价值原则,遴选委员会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个方面是公认性,即申报的案例是不是国际公认的优秀实践。“申报城市要拿出很多证据,比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协会的年度金奖,或者在某些国际杂志上被宣传过,甚至在东方网上被报道过,这都是证据。”然后国际遴选委员会据此认定它的公认度高低。第二个叫做创新性,申报城市要显示最佳实践的创新点,比如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乃至观念创新。第三要显示城市案例的示范性,“因为我们不光是‘秀’,从实验区到实践区,从‘秀’到‘分享’,案例要可以在其它地方推广。”
  唐子来介绍说,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的第二条遴选原则是平衡原则,“我们希望参展案例有广泛的代表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案例要有一定的平衡性,国内、国际参展案例有一定的平衡性。”
  “第三个原则是精彩。”唐子来说,申报城市递交的材料要阐述策展概念方案,让评委评判一下案例是不是有精彩性。“世博会要让人们快乐地感悟主题,要能吸引不同的观众群体。”
  唐子来解读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规划说,从早期鸟瞰图到最后的实际建筑,尽管建筑单体的形式有一些变化,但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总体格局始终不变,即以公共开放空间为轴线,串连三个功能片区,即南部的主题区域、中部的系列展馆和北部的模拟街区。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