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德国馆:德国男孩和中国女孩因上海世博结下异国缘
来源:新闻晨报
时间:2010-04-30 浏览:
一个德国男孩和一个中国女孩因为上海世博会而“结缘”。
在未来的六个月中,他们将携手为参观德国馆动力之源展厅的观众进行数千场讲解和演出。
他们感谢上海,感谢世博,给予他们这样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给予他们这样一份珍贵的异国友谊。
相信每个来到世博会德国馆参观的观众,都不会错过最后的动力之源展厅。在这里,一个重达1.5吨的金属球将通过声音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同样也是在这里,你将会看到两个年轻人蹬着滑板车在观众间穿梭,边与你打招呼边进行讲解。
这两个年轻人所扮演的角色,是德国馆专门设计的虚拟主题人物――严思和燕燕,从进入德国馆开始,这两个名字就会一直伴随着观众的游程。不过只有到了这里,你才会真正“看见”他们。
也许你并不知道,在这里扮演严思和燕燕的,其实一共有多对青年男女,也就是说,每一次你参观德国馆所看到的,或许都是不同的两个年轻人。
马丁和园园正是其中的一对。
层层选拔后,终于得偿所愿
今年1月初的一天早晨,在德国巴伐利亚小城帕绍攻读法国文学专业的马丁忽然接到了女友的一通电话:“嘿,我要去上海啦,为世博会德国馆做接待工作,你也来试试?”
好奇的马丁于是打开了世博会德国馆的官方主页,恰巧看到德国馆正在为严思和燕燕招募演员的公告,有着一定中文基础的他细心地填写了表格,两个月后,顺利通过多重面试的他终于一偿所愿,和女友一起来到上海。“这是我第二次来上海,第一次已经是8年前了。”
几乎在马丁递送表格的同时,同济大学法律系的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尹园园也发现了德国馆的这则招募公告。“从小就喜欢表演,可是从来没有登上过真正的舞台,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没有太多正规表演基础的园园最终却在无数的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先后经历了三次试镜才最终通过,我想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真诚和自然吧,当然,在同济学过一些德语也是我的优势。”
3月下旬的一天,上海,马丁终于第一次见到了他的中国搭档尹园园。“是3月23日。”马丁对这个日子的记忆十分清晰。
马丁是土生土长的汉堡人,当得知面前的两位晨报记者去年都曾去汉堡采访过时,显得十分兴奋。“我知道,作为最佳城市实践区之一的汉堡之家就在对岸,可惜还没有机会去看看。”汉堡距离2000年世博会举办地汉诺威不远,“我所在的高中当时办了一种特殊的团体票,我几乎每周都会去世博会看看,印象最深的是可以进行体育实践的运动馆”。
对于这次上海世博会,马丁也早有所了解:“我一年多前在厦门大学学了一年汉语――我的女朋友也是在厦门认识的,当时就知道上海要办世博会,没想到会有机会亲身参与其中。”
老家在河南信阳的园园,对于世博会的了解也不少:“我是两年前来到上海读研究生的,学生对世博会的热情一直很高。”这次能够被德国馆选中,同学和亲友也都十分高兴,“我妈妈说,已经在东方卫视上看到过我们的表演了,她很兴奋,而且说世博会正式开始后,会带着河南的亲友团到上海来看我的演出。”
同样彩排动作一天做上百遍
每一位体验过动力之源演出的观众,恐怕都会对现场的气氛印象深刻,尤其是当音乐响起,金属球摆动起来时,现场的气氛会达到最高潮,“音乐也很激动人心,我们的摄影师说,第一次听到这首乐曲响起时,不由得热泪盈眶”。
不过,演出虽然精彩,彩排却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一样的动作,一样的剧本,我们可能一天要完整地做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不过马丁并不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枯燥,“我很喜欢这种挑战,事实上,我们和导演都在一直改善着表演的内容,希望能够做得更好。”
让园园感觉困难的则是彩排的环境,“虽然没有一名观众,可是我们却要想像整个展厅中都是观众,还要设计一些假设性的问题与这些虚拟的观众进行互动。”园园微笑着说道,“有时我们甚至还要装作很兴奋的样子,向旁边空白的位置发问……”
上海能买到正宗德国奶酪
在园园以及许多中国朋友的帮助下,如今的马丁已经对上海十分熟悉了。“我很喜欢上海,之前我所生活的厦门也很漂亮,不过上海显然更加国际化。”马丁举例说,“在上海,我能买到正宗的德国式的面包和奶酪,而德国啤酒也很容易买到。”
上海丰富的餐饮文化也十分吸引马丁,他最喜欢的则是“兰州拉面”和“宫保鸡丁”。让人感觉意外的是,帅气的马丁居然还是一位厨房高手,“我们几个扮演‘燕燕’的女孩曾经去男生所住的公寓拜访,马丁那天给我们烧了一顿正宗的德国菜。”园园那天大快朵颐,“培根煎蛋和芦笋都做得非常棒”。
为了培养彼此的默契,参加演出的几组青年人经常会举行这样的聚会,马丁的中文也在这样的聚会中不断进步。当我们聊到上海的春寒天气时,他甚至清晰地发出了“鸭皮疙瘩”的发音,当然,我们很快指正这位好学的小伙子,“应该是‘鸡皮疙瘩’”。
[背景]
“严思”和“燕燕”带你畅游德国馆
在参观德国馆的路上,有两位展馆解说员陪伴着参观者。一个是年轻的德国小伙子“严思”,另一个是年轻的中国姑娘“燕燕”。
开始时,这两位解说员只通过现代媒体装置的虚拟方式与参观者打交道,并与参观者一起慢慢地步入和谐都市的发现之旅。在这段路途中,“严思”将会向“燕燕”介绍德国解决未来城市生活问题的各种可行性建议和革新性方案,而这正是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要探讨的课题。
最后的“动力之源”展厅有德国馆最精彩的亮点。而由演员扮演的“严思”和“燕燕”也将亲自登场,向观众演示和谐都市馆一个激动人心的7分钟节目,同时也将告诉并鼓动他们――如何通过自身的呼喊,使巨大的互动球摇摆起来。
德国馆馆长费熙婷女士、德国馆副馆长莫平诗女士与负责德国馆展览的米拉联合设计策划有限公司团队一同选出了这些年轻的演员。据统计,至少有150多名优秀的中国女孩前来竞争燕燕的角色。
今年3月起,这些演员开始为世博会排练。世博会开幕后,这些演员将轮换进行演出。[对话]
马丁和园园的同题异答
这将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首先评价一下你的搭档,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对方时的印象吗?
●马丁:很酷,很有趣。
◆园园:真的吗,对我是这样的第一印象?我当时就觉得他很帅,人也很好。
那么一个多月的合作下来,现在对对方的印象有什么变化?
●马丁:还是很酷,很有趣……
◆园园:好吧。其实马丁也很酷,不过现在觉得他也很好学,尤其是中文方面,几乎有不懂就马上问,很佩服他这点。
这次的选拔据说很激烈,你们觉得自己为什么会被选中?
●马丁:首先因为我懂很多种语言吧,德文、英文、中文还有法文。其次,性格比较外向,具有亲和力,应该也是原因之一。
◆园园:当时招募公告上的条件其实还是蛮苛刻的,首先是年龄要求,20到25岁;其次是外形条件要好,同时还要求性格外向、活泼运动。对于中国女孩的选拔来说,除了英文外,普通话也有一定要求。很幸运,我还算符合这些条件。
这段人生经历对你们来说,可能意味着什么?
●马丁:这是一段富有挑战的工作经历,相信我会永远难忘的。
◆园园:我觉得我终于做成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了一个梦想,一个表演的梦想。
排练了一个多月,有没有时间到旁边的展馆看看,最想看哪个馆?
●马丁:我前些天看到瑞士馆的缆车在试运行,很想去坐坐。另外,我对所有的馆属餐厅都有浓厚的兴趣。
◆园园:现在还没时间去旁边看看,我想首先还是最想去看中国馆吧。
那么等到世博会结束之后,有什么打算?
●马丁:我要回去赶紧写论文,马上就要毕业了。
◆园园:我也是,回同济继续学习,然后争取有机会去德国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