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四川强震的上海震感——采自申城部分高楼发生晃动之后

来源:上海要闻   时间:2008-05-13  浏览:

四川强震的上海震感——采自申城部分高楼发生晃动之后
( 2008年5月13日 )

(略)。
【专家释疑】

  为何震感范围如此之广

  ●为何汶川地区发生强烈地震?

  同济大学地质学家、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分析,汶川属川西地区,属地震多发带,正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处,青藏高原隆起后,该地区的板块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相应比较容易出现地震,其中大部分为7级以上。

  ●为何有震感的地区范围如此之广?

  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周念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震级高。地震说到底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过程。能量高,震级高,传播的范围就越广。超过里氏6.0级就是强烈地震,可以造成现代建筑的损坏;达到里氏7.0级或者更高,就是巨大地震,所造成损害范围通常达到数百公里。市地震局副局长朱元清认为,地震的震级高,产生的地震波就是低频长波,这种地震波传输距离相当远。里氏8.0级地震就会造成地球振荡,地震波会传输到世界各地。此外,任何物体都会有自振,而高层建筑的自振恰恰也是低频长波。当地震波传到上海,正好与高层建筑产生共振现象。因此5月12日上海是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普遍有震感,而低层建筑和地下基本无感。专家还指出,高楼的摇晃,是对传播到的震波能量的一种释放方式。

  ●为何此次地震未能提前预报?

  市地震局有关专家:迄今为止,地震预报依然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地震预报研究主要集中在地震前兆上,即探查地壳异常运动引起的地磁等变化,然后作出相关预测。问题是,地磁变化等相关数据只兆示地壳运动的强弱,至于到什么样的临界点必然会产生地震,确切关系还在探索。近几年我国地震活动比较“低”,地震界一直在追踪大地震发生的迹象,上海及周边共布设了39个测震站,其中市域内28个,上海还有地震前兆台20个,24小时不间断观测临震时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异常。但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对于地震的准确预报尤其是短期预报一直很难突破。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