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于泽远(北京)
中国官方学者认为,中国致公党副主席万钢担任科技部部长,标志着中共试图改革现行的干部选拔制度,意味着今后可能有更多非中共人士出任政府部长。
今年55岁的万钢是一名汽车专家,曾在德国工作生活15年,2000年在科技部部长朱丽兰邀请下返国,历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2005年底,万钢加入中共认可的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的致公党,第二年就担任致公党副主席。
分析人士指出,万钢加入致公党不到一年就担任副主席,足见高层对他的重视。长期以来,虽然中共给予八个“民主党派”的一把手以人大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高位,并把他们排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但一般认为他们在政坛的点缀意义远大于参政意义。
政府部长虽然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实际掌控的资源和影响力却远超那些有名无实的虚职。中共1949年刚建国时,曾任命党外人士黄炎培、章伯钧、史良等出任轻工业部、交通部和司法部的部长。但自1957年“反右”后,除了少数留任的非中共部长外,中共基本上不再从党外选拔部长。1972年原国民党降将傅作义辞去水电部长后,再也没有非中共人士出任政府部长,也没有非中共人士担任省长、市长甚至县长。
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学者说,现行的高干选拔制度主要按照行政级别逐级进行,选拔范围十分狭小。这次让万钢出任部长,表明中共高层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小圈子选人”的惯例。他指出,恢复党外人士出任部长的做法,反映了胡锦涛“统战新思维”。按照这个思维,不仅党外人士可以担任政府部委的正职,也可以担任地方行政首长。
也有消息说,中共统战部目前正在对一些党外精英进行考核,其中包括知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以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心血管专家陈竺。陈竺明年有可能接替高强出任卫生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