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州市有关部门召开梅兰芳纪念馆改造工程初步方案讨论会。与会专家、文化界人士就梅纪馆整体布局的调整等问题达成初步共识。
现有的梅兰芳纪念馆由陈列馆和梅兰芳公园两部分组成,占地22930平方米,馆内有兰圃、史料陈列馆、梅兰芳坐像、梅亭及园林小品等。梅纪馆三面环水,紧邻环城河,具有开发滨水游憩的优势,可与环城河的滨河广场、东河游园、桃园、柳园等相关景区组成环城河景观链。梅纪馆自建成以来,由于经费、管理体制等原因,纪念馆的现状变化不大。馆内还是以静态观赏为主,参与性与娱乐性的设施、项目几乎没有,无法适应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讨论会上,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储九志分析了梅纪馆在空间布局上所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由于建设之初梅兰芳史料陈列馆与梅兰芳公园是两个分离区域,园林与史料陈列馆的布局只符合各自要求,二者之间缺乏联系。兰圃(公园)与史料陈列馆合并后整体布置并不协调,功能区域不清晰。储九志认为,目前梅纪馆内游览路线单一且内容不丰富,缺乏连贯性和选择性。馆内七个展厅大多为图片展示,实物展示少,展厅内部装饰简单粗糙,光线不足。现有互动设施仅有音像厅的资料片放映,信息传递方法单一,内容陈旧。梅亭与梅像距离太近,不利于游客作长时间停留。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春华博士介绍了梅纪馆改造工程初步方案。方案的规划目标是,整合梅纪馆内现有资源,调整整体布局,明确功能分区,合理安排旅游线路;丰富纪念馆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融进参与性、娱乐性、休闲性;完善景区服务功能和接待功能。
方案将梅纪馆景区范围划分为:入口区、梅兰芳坐像广场、资料陈列区、京剧文化娱乐区、梅兰芳纪念亭及梅园区、沿河休闲与游憩区、出口区七个景点。方案提出,在位于兰圃水池、假山、赵朴初题词石碑处,利用自然坡势,形成以梅兰芳坐像为中心的阶梯式广场。
资料陈列区以现有梅兰芳史料陈列馆为主,运用现代声、光、电、影、多媒体等手段进行资料展示,资料陈列将依据不同主题配置空间,分别为梅兰芳生平、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贡献、梅氏故居等。京剧文化娱乐区设置曲艺培训基地、自我表演舞台、票友活动中心等,供游客自娱自乐,接受曲艺知识的熏陶。
梅兰芳纪念亭及梅园区位于现在的梅亭和梅像区,梅像移走后将围绕梅亭补种梅树,使之成为泰州市冬春两季赏梅基地。沿河休闲与游憩区位于东城河边,以滨水休闲、亲水活动、游憩为主要功能,包括游船码头、观赏性长廊、滨河水榭、滨水风光带等设施,是市民及游客休闲、娱乐、进行水上活动的重要区域。该区域将设置具有传统水埠特征的水上码头,与环城河其它景区组成水上游线,新建滨河水榭,既可用于观景,又可用于戏曲表演活动。出口区以原入口处改造而成,由出口处园林小筑、出口、梅苑牌坊、生态停车场、购物商业区等构成,包括5个大型旅游车和22个小汽车位。
今后,按照功能区的设置,梅纪馆主游线将是:入口处—梅像广场—陈列馆—京剧文化娱乐区—梅亭、梅园—沿河休闲与游憩区—出口区。次游线为环城河游览线。(泰州市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