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新媒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00次失败是为了第101次的成功——吴孟超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11-05  浏览:

    “三严三实”要求我们要踏实做人、踏实做事。高校师生从事科学研究,常常面临失败;失败了怎么办?吴孟超院士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事业成功,必须不怕失败、百折不饶,勇于探索;必须既严又实,脚踏实地,不断追求卓越

吴孟超

2011年6月7日,吴孟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同济大学大礼堂举行

      1943年,吴孟超从同济大学附属中学考入了同济大学医学院,他梦想着未来能像老师裘法祖那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

  吴孟超身高只有1米62,从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看,并不太符合做外科医生的条件。1949年毕业考试中,吴孟超平时学得最认真的外科只考了65分,小儿科的成绩则是95分,按当时惯例,哪科成绩考得好,就到相应的科室去工作。然而,吴孟超还是抱定了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做外科医生,而且还要做个最好的外科医生!”当年8月,上海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前身)公开招聘医生,吴孟超以他的自信和真诚打动了主考官,从此走上医学报国之路。

  1958年,裘法祖受聘为长海医院兼职教授,吴孟超再次成为他的学生。吴孟超并不满足于做个普通的“开刀匠”,对发展方向却还是有些茫然。裘法祖对他说:“世界医学发展很快,但肝脏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国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偏偏我国又是肝脏疾病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吴孟超茅塞顿开,打定主意在肝脏外科领域作出一番成绩。

U397P1T1D9289656F21DT20060307201851

吴孟超在为病人做手术

  长期以来,肝脏手术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禁区。肝脏是人体的“营养库”和“化工厂”,解剖极其复杂,血管纵横交错、多如牛毛,一旦损伤就会引发大出血而不治身亡。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肝脏外科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没有教科书,没有符合正常生理的肝脏解剖理论,也没有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先例。一个外国医学代表团成员在参观医院时傲慢地说:“中国的肝脏外科要赶上世界水平,最少要二三十年时间。”

  吴孟超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向医院党委写了一份向肝脏外科进军、成立肝脏外科攻关小组的报告。医院领导对他的勇气和斗志非常赏识,于是,1958年下半年,张晓华、胡宏楷、吴孟超“三人攻关小组”成立了,吴孟超担任组长。

      “三人攻关小组”查阅以往肝脏手术的记录,发现手术失败都因为对肝脏解剖关系认识不清,导致术中大出血。已有资料认为,人的肝脏内有4种管道,外分左右两叶。吴孟超感到,这些描述过于笼统和浅显,所以导致手术一败再败。要想成功进行肝脏手术,必须弄清肝脏上各个部位的管道走向和分布规律。这是肝脏研究的基础。

W020110424336339226623

吴孟超和同事们研究肝脏构造

       为了做基础研究,必须进行肝脏解剖,搞清楚肝脏的构造,为此他们必须做出肝脏模型。难题来了?用什么做肝脏模型?借鉴国外医学家的做法,他们计划往肝脏标本里面灌入了四种不同颜色的塑料液体,分别灌入到肝脏的四个管道(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胆管)内,待塑料凝固成型后,再用腐蚀剂把肝脏组织腐蚀掉,剩下的塑料灌注物就是肝脏管道的分布构型。

       首先要有肝脏。一开始,他们只能用动物肝脏,后来在有关部门协助下,他们有了人体肝脏。

       他们买来了几种塑料,把塑料熔化,灌进肝脏管道,等待塑料凝固,接着把肝脏放进硝酸腐蚀,他们希望能获得肝脏内部结构的模型。就在他们满怀希望等着肝脏模型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肝脏组织腐蚀了,标本却散了架,无法得到完整的肝脏管道模型。

       怎么办?是方法不对?材料不对?步骤不对?标本不对?一个个疑惑困扰着吴孟超。开弓没有回头见,实验必须继续下去。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他们用了一个又一个肝脏,仍然是失败。

       吴孟超想到了用X光胶片做灌注物,可是把X光胶片融化后灌进去发现更不行。

       转眼间,1958年就在无数个重复的实验中过去了。不断地失败,让吴孟超三人小组的攻关的步伐越来越艰难。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吴孟超想到了著名肝脏医学专家徐宝彝,吴孟超参观了徐宝彝的实验室,他看到了徐宝彝制作的那些标本,一个个标本让吴孟超觉得徐宝彝简直就是一座高峰,无法逾越。吴孟超并没有问徐宝彝那些标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究竟是什么材料,可以在肝脏里塑形?这是吴孟超日夜思索、魂牵梦萦的难题。

3

制作肝脏模型

      1959年4月6日中午,吴孟超一如既往地扎根实验室,继续着他的难题。这个时候,校园广播响起了兴奋的声音:4月5日,在民主德国多特蒙特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选手容国团夺得冠军!

      多么振奋人兴的消息啊,吴孟超打心底里为祖国感到骄傲。

      乒乓赛,乒乓,乒乓,吴孟超喃喃自语,一个灵感突然闪现,对,乒乓球不就是塑料做的么?那么硬,那么薄,能不能灌到肝脏里去呢?

      吴孟超像发现了新大陆,他再也坐不住了,他顾不上吃饭,一路小跑跑到街上去买了几个乒乓球,希望开辟第二战场。

      又是经过一番折腾,他们终于将乒乓球融化灌进了肝脏组织里。

      奇迹出现了,乒乓球溶液在肝脏组织里定型了。吴孟超三人小组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灌注材料成功找到,可以并不等于就大功告成,要实现肝脏模型的成功塑造,还有很多难关要攻克。肝脏里的血管星罗棋布、异常复杂,如何让灌注溶液到达毛细血管最深处,溶液浓度多少最合适?太浓了无法流动,毛细血管去不了;太稀了又不能成型;灌注时压力大了,肝脏组织会被挤破,压力小了,又到达不了那些管道。接下来,又是无数次的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那个度。

      10个乒乓球、100个乒乓球,几百个乒乓球,后来他们索性到上海乒乓球场,直接买回了大量乒乓球的原材料赛璐珞。

      4月末的一天,他们在溶液里加入了红、蓝、白、黄四种颜色,分别灌注进了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胆管内。他们目不转睛地等着那个肝脏标本,看着赛璐珞溶液一点一点变硬、凝固。他们度日如年,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流逝,他们期待已久的宝贝即将诞生。

      他们对标本进行了腐蚀处理,去掉了肝脏组织,剩下了赛璐珞模型。他们将模型进行了清洗,一点一点把镂空残余清理干净。肝脏血管构架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他们看到了如珊瑚般漂亮的模型。他们成功了!

      看着那个期待已久的模型,吴孟超热泪盈眶。是啊,历史半年多,试用了20多种关注材料,经历了近百次失败,他们终于成功了!

      有了这个模型,他们终于能够搞清楚肝脏内部血管的构造,这为实施肝脏手术奠定了基础。

4

肝脏管道模型

      此后,吴孟超和同事们一起,制作了上百个肝脏血管模型,对于肝脏的构造他们越来越了解,他们越来越得心应手。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1960年初,吴孟超出席第七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代表“三人攻关小组”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与会专家分析核实后得出结论:这是肝脏解剖的新见解,是我国肝脏解剖理论一个极为重要的发明。“五叶四段”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如今还在外科界沿用。

  这种求索的精神贯穿了吴孟超的整个行医生涯。后来,他完成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创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切除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和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建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他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1996年,吴孟超创建了我国第一所肝胆外科专科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

02100A

2006年吴孟超荣获国家最高科学奖

444

吴孟超当选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

 

[人物简介]

    吴孟超,男,1922年8月生于福建闽清县,中共党员。1927年随母赴马来西亚投奔父亲,1940年归国求学。1949年7月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