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干细胞与细胞治疗产业产学研医金协同创新交流研讨会召开

来源:同济大学科技园   时间:2025-08-15  浏览:

近日,由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CBIITA)与同济科技园普陀园联合主办的干细胞与细胞治疗产业产学研医金协同创新交流研讨会召开。会议汇聚了同济大学医学领域科学家、临床科研机构、产业界及金融投资界等20名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干细胞与细胞治疗领域的技术突破、转化瓶颈及协同创新路径,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CBIITA联合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晓南在致辞中表示,干细胞与细胞治疗技术是“健康中国”与“科技自立自强”双轨战略的核心驱动力,但当前产业链仍面临原始创新转化率低、临床路径模糊等挑战,唯有通过产学研医金的深度协同,才能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

同济科技园副总经理、普陀园总经理孙鸿岩表示,科技园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的重要载体,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高度关注并积极布局生物医药,尤其是像干细胞、细胞治疗这样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前沿领域,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助力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构建。

围绕“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路径”专题研讨,同济大学医学院徐国彤教授系统解析了干细胞药物研发的前沿动态,并犀利指出产业化三大瓶颈:关键材料国产化替代不足、专利采购受阻、临床准入机制壁垒高企,亟需产学研协同破局。同济大学医学院孙毅教授重点介绍了同济大学干细胞专业库的战略布局与标准化建设进展,强调该平台正聚焦疾病模型构建及再生医学转化研究,为创新药研发提供核心资源支撑。同济大学医学院徐俊教授呼吁加大对青年科研人才的系统性支持,特别提出需建立专项基金破解青年教授启动经费短缺困境,确保创新人才“稳得住、能发力”。同济大学医学院薛金锋教授系统解析了干细胞科研成果转化全链条痛点:从基础突破到临床验证周期长、环节多,主张通过机制创新简化流程、强化激励,为转化提速注入新动能。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朱融融、李维达教授团队分别介绍了项目最新进展,指出当前面临跨学科团队协同效率不足、高价值专利采购成本高、政策衔接不畅等挑战,亟需平台级解决方案支持。亿航生物CEO李振韬以通用型细胞疗法为例,分析了研发挑战与市场需求,提出“企业需早期介入科研,充当产业化教练”的协作模式。金融投资界代表徐斌探讨了国际专利布局与本土转化的平衡策略,呼吁建立“责任共担、收益分成”的协同机制,以防范技术转移风险。

自由交流环节中,与会嘉宾就合作痛点与需求展开热烈讨论。隆耀生物CTO汪鑫提出“临床需求反哺科研”的实践路径,谱新生物BD总监蔡晓东分享了跨国技术转化的成功案例。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同济科技园生命健康孵化基地。

同济科技园普陀园是同济大学与上海市普陀区政府合作,依托同济大学品牌、人才、科研、文化优势,打造以提高企业创新创业能力、激活企业创新潜能、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产业集聚为己任的科技创新基地。园区毗邻同济大学沪西校区,位于普陀区真南路620号与交通路4711号,运营面积8000余平方米。园区以生命健康、智慧医疗、智慧交通、人工智能为总体战略定位,秉承“集资源于一身,架信息之桥梁,优化服务体系,推动创新创业,建一流孵化器”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化、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孵化服务能级,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