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新论坛暨第十七期彰武论坛在张江新基地举行
来源: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时间:2025-05-21 浏览:
5月20日,同济大学迎来118周年校庆,由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主办的“人工智能创新论坛暨第十七期彰武论坛”在张江新基地举行。论坛邀请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无人系统技术的前沿问题与最新进展。校庆当天吸引了校内外师生近百人前来现场参与。

彰武论坛作为科学中心的重要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六期。恰逢校庆,论坛首次落地张江新基地,特别邀请到了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6位专家学者与校内外师生共探科技前沿,旨在通过高水平学术交流激发师生们的创新活力、拓展学科视野。
论坛开幕式上,同济大学原副校长、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顾祥林在致辞中回顾了同济大学的发展历程、新时代背景下同济大学的挑战和发展策略,以及科学中心的重要建设任务,特别指出在张江新基地举办首场学术论坛的重要意义。

论坛上,南京理工大学徐胜元教授作了题为《线性时滞系统稳定性研究的新进展》的主题报告,围绕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问题,基于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方法,详细阐述了该类系统在稳定性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并对时滞系统稳定性研究这一方向进行简单总结与展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吴立刚教授以《月表作业人形机器人技术体系思考》为题,围绕月表作业人形机器人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现状、关键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汇报。西北工业大学黄攀峰教授以《航天器载荷超精超稳控制技术及应用》为题,介绍了航天器复杂载荷超精超稳控制需求等内容,其研究突破了复杂环境下航天器载荷控制技术瓶颈,为我国争夺航天强国战略高点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西安交通大学兰旭光教授以《具身智能的挑战与边界:物理世界模型构建与因果推理》为题,聚焦具身智能的内涵和发展现状,特别是机器人在物理世界行为智能方面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分析了具身智能的边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吴新宇教授以《外骨骼机器人发展与思考》为题,系统介绍了多细分领域下肢外骨骼的研究前沿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人机共融外骨骼机器人发展面临的共性挑战。同济大学严钢教授以《AI 赋能复杂系统建模及预测》为题,着重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AI赋能的复杂系统动态建模与复杂网络重构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报告间隙,现场青年学子与学术大咖“智”趣碰撞,师生们围绕报告内容踊跃交流、相互探讨。科学中心还为提问者准备了同济校庆限定文创礼品。
在热烈的掌声中论坛成功落幕,这场校庆与科技的双向奔赴,既是同济118载“与祖国同行”的生动注脚,更是科学中心“与未来共振”的全新起点。近年来,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发挥学校多学科交叉优势,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已重点布局和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未来,科学中心将持续推进学科交叉深度融合,通过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双向发力,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更上新台阶。
当天,在科学中心工作人员的组织引导下,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博士生们参观了张江新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