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科技续弦歌,奋进正当时”同济大学青少年STEM教育体验营圆满结营

来源:基础教育与社会教育处   时间:2025-05-20  浏览:

5月17日,同济大学青少年STEM教育体验营结营仪式在逸夫楼举行,面向全市初中学生,历时3个月的营学活动落下帷幕。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出席仪式并讲话。仪式共表彰了72位优秀营员,黄浦区教育局,同济大学校长办公室、科学技术研究院、基础教育与社会教育处、团委、土木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同济大学科技中学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仪式。

郑庆华从“熵减”的概念讲起,描述了人类不断探索宇宙、探索自然的过程,强调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巨大推动作用,从科学发展的宏大意义,到科学技术的核心内涵,为同学们阐释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有机整体以及STEM教育的时代需要,鼓励同学们进一步培养自己科学研究的兴趣、爱好、能力和志向,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流才干。

2025年3月,同济大学启动青少年STEM教育实践体验营,面向上海市中小学生,立足同济大学学科优势,为学生创造了解学科前沿、拓展科学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的平台,引导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前沿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热情。3月至5月期间,体验营共开展了6次全天候的丰富课程实践,邀请到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组成授课团队,带领学生走进土木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设计创意学院、汽车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学院实验室,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背景下科学技术的深刻变革,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副校长赵宪忠在开营仪式的致辞中提出,大学开展面向中小学的STEM教育实践体验营,就是希望依托大学的专业优势,为中小学生搭建一个“玩中学”、培养素养、提升能力的舞台,让同学们“早接触科研、早培养兴趣、早树立志向”。黄浦区教育局局长金怡在开营仪式上表示,希望以此次STEM教育体验营为契机,区校共同推进创新教育生态圈构建,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出区校人才培养合作的成功范本。

此次体验营安排了主题多样的讲座课程。清华大学数学基础教学中心扈志明教授用一行行看似质朴的初等函数,为同学们讲述支撑起现代科学技术宏伟殿堂的基础数学框架和理论基石。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蔡天新教授从文化、艺术的视角,为同学们介绍了跨学科的借鉴与融合,打开了数学的魅力世界。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副院长汤奇荣教授用上天、入地、下海的机器人案例为同学们绘制了强AI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愿景。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殷俊锋教授从人工智能研究的跨学科特征切入,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流派,阐释了数学的核心作用。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建卫教授用人工智能的崭新视角为同学们重新阐释了饱含神秘色彩的虫洞、黑洞、宇宙大爆炸等精彩话题,介绍了“AI+”背景下的相对论时空观。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杨超教授从智慧交通谈起,将从自动驾驶、到立体网络、再到星际旅行的诸多未来交通畅想娓娓道来,构建起未来城市与交通共生演化的前沿图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高宇擎副教授以筑梦智建为主题展现了结构设计、工程建设中人工智能重塑工作方式的真实案例,与同学们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配合工作的可能情境。

体验营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体验,教室之外,同学们忙碌的身影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在土木工程学院,各组学生参考达芬奇拱,齐心协力用木制模型搭建起形式各异的新奇结构与造型,体会工程与艺术、理性与审美交织的技术体验。在物理科普站、风洞与振动台、光学馆、化学馆、建筑城规学院等实验室,大家怀揣满满的好奇心聆听讲解、观看实验与展览、亲自操作仪器设备,用肉眼和双手感受速度与光影带来的新鲜与震撼。在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同学们跃跃欲试,用学习的物理原理设计和制作飞行器,随着一个个模型升空飘游,共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物理创客挑战赛。在汽车学院,各个小组成员各显神通,完成了硬件模型的组装和程序代码的编译,看着智能小车在赛道上识别障碍、灵活转向,同学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在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大家亲眼看到讲座里上天、入地、下海的智能机器人在面前活灵活现地运作,体会了智能时代的生动缩影。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家上手体会了蝴蝶标本的制作,感受生命与自然的独特美感。在设计创意学院的STEM工坊,各组同学绞尽脑汁、集思广益,见证了创意从想法到图纸再到落地的全过程体验,领略了工艺与技术的交汇碰撞。

 

 

当前,人工智能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研范式转变,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教育和认知逻辑。同济大学守正创新、积极作为,在学校“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发展中,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的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在教育研究、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全面布局,持续探索实施STEM教育实践与“大中衔接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计划,为青少年搭建探索科技高峰的成长阶梯。

通过本次营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同济大学还积极探索基于STEM教育的学生评价方案,为每位参加的同学配置了多张评价量表,涵盖基础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助能力、个人行为素养等方方面面。后续同济大学还将基于多轮的营学实践,形成STEM教育早期人才的科学评价模式,并以同济大学科技中学为支点,充分导入大学的育人资源,为推进基础教育的综合改革,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未来人才发展需要,打造STEM教育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同济方案。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