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中国第41次南极科考同济人凯旋

来源: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时间:2025-04-14  浏览:

4月8日,随着雪龙号科考队员顺利返抵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历时159天、航程2.8万海里的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主要任务圆满完成。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的大力支持下,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科考队员瞿植和李纯青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

 

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同济大学始终是极地考察的中坚力量。同济大学依托多学科交叉优势,连续承担多项国家极地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各次南北极考察活动,持续为我国极地科学研究贡献同济力量。在此次科考任务中,两位同济人深入南极,对中山站和拉斯曼丘陵、格罗夫山、泰山站、昆仑站等关键区域展开系统性科学调查,取得重要观测数据。

内陆队出发合影(右12为瞿植、右14为李纯青)

格罗夫山队在梅森峰(左3为瞿植)

昆仑(泰山)队在中国南极昆仑站(右1为李纯青)

瞿植在中国南极中山站

李纯青在中国南极泰山站

此次南极内陆考察历时约两个月,瞿植和李纯青在南极内陆科考沿线圆满完成多项科研任务,获取了包括冰盖运动特征、冰盖浅层结构特征、冰下垂直温度、高精度冰面地形特征、冰盖物质平衡参数等实地观测数据。这些成果助力构建覆盖极地等区域的地基、空基与天基协同观测体系,显著提升了东南极典型区域物质平衡估算精度,有效验证了南极冰冻圈关键科学过程。通过对南极冰盖关键过程和要素的系统分析,可以进一步强化对冰冻圈物质平衡参数的估算能力,为降低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济大学2位考察队员的凯旋归来,展现了同济人在极地科研领域的卓越贡献与使命担当。未来,同济大学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极地科学研究,助力国家南极战略,为探索地球奥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更多“同济智慧”。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