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和2024科技成果转化”重磅发布

来源:党委宣传部、科研管理部   时间:2024-11-20  浏览:

发布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方案、首批校内场景验证项目,科创企业投资项目签约、技术转移分中心签约……11月19日,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和2024科技成果转化”发布大会在四平路校区举行,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标志着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企业孵化道路上再迈新步伐。

教育部科技司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处处长何立芳、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杨浦区委书记薛侃出席并先后致辞。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郑庆华院士,段宁院士,高绍荣院士,安徽省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曦,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赵震,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郑广宏,杨浦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尼冰,杨浦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建华,普陀区副区长周如意,上海市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一级专务张晶波,上海隧道工程股份副总裁李波,可可资本合伙人王岩、付在峰,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校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副校长童小华院士,副校长娄永琪、石振明,校党委副书记刘润等出席。

来自上海市教委科研处、市经信委技术进步处、市科委科技成果转化处、杨浦区科经委、嘉定区科委、松江区G60创新研究中心、普陀区科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安徽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溪县,新疆昌吉高新区,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中国中车、中国远洋海运、中国商飞、中国电信、中交信息、中国铁建、上海机场、上汽、申通地铁等成果转化合作企业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等成果转化合作基金的代表参会。 

何立芳表示,高校是科技成果的源头活水,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途径。同济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希望同济大学高质量推动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有力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张英表示,当前,上海以国家重大战略为机遇,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产业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为承接高校创新成果提供优质土壤。今天,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发布,必将为学校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动力。期待同济大学为上海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

薛侃表示,杨浦始终致力于与同济大学等在地高校联手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就地就近有效转化。今天,同济大学启动实施新的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开启赋权试点等一批改革举措,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杨浦将共建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力争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为上海乃至全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试制度、探新路。

郑庆华介绍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他表示,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同济大学勇担使命,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政校企合作方面持续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为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将持续深化改革,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系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会上,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发布,重点推出“1+3×3”十大核心任务。将聚焦优势学科群,瞄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双中心”,通过重塑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拓展三类基础资源,构建三大核心平台,提升三类专业能力,形成“校-地-企”协同场景驱动的多层级产业研发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努力把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同济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方案发布。学校允许将产业化前景良好、潜在市场价值高的科技成果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部分所有权或全部所有权都赋予科技成果完成团队,鼓励引导其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研发,大幅缩短科技成果转化校内实施推进流程,大力推进学校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校外和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度合作,邀请交易所协助开展赋权实施流程设计,并为赋权及赋权后转化实施做全过程鉴证。通过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同济分基金资助的创业项目,其项目组成员为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如需申请赋权,可免于提交产业化方案和进行可行性论证,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为2023年度同济大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颁奖。自2020年起,同济大学连续举办三届“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评选活动,共遴选出百余项具有转化潜力的优秀科研成果,涵盖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生命健康、高端智造、绿色环保等前沿领域,其中部分入选项目已落地转化。同时启动2025年度同济大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评选活动。

同济大学首批23个校内场景验证项目发布,分别涵盖绿色环保、人工智能、城市发展、高端制造、智能网联等方向。近日,学校组织开展了校内场景验证项目评选资助工作,在校内搭建产业应用场景,帮助科研团队迈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步”。未来将逐步从校内场景扩展到校外场景,助力培育和发展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

还举行了同杨基金投资项目签约,可可资本分别与上海同陆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共迹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支持。同杨基金不久前由可可资本与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方联合设立。

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与四川成都、福建晋江、福建安溪、新疆昌吉、内蒙古包头五个地方政府签约,将推动同济大学科技创新成果对接地方企业需求,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支撑。学校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6个技术转移分中心。

同济大学与杨浦区共同发布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23年度总产出。近年来,区校相融共生,共同推进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迭代升级。2023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总产出超过700亿元。

方守恩与张英共同为2024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展揭幕。展览以“产教融合引领,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围绕“对接新兴产业,赋能优势学科”,分为自主智能、城市发展、生命健康、低碳环保、高端制造5个板块,展出了学校近70项优质科技成果。

随后,同济大学场景验证论坛开讲,来自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绿色环保、高端智造、城市发展5个方向的2024首批校内场景验证项目先后路演,与会嘉宾围绕“场景验证驱动创新——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范式”展开主题研讨,并发布筹建同济大学场景验证联盟倡议书。

2024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展

畅通落地之路,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赋能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同济人走在前,探新路!(文/黄艾娇、樊宗鑫    图/周游  视频/宋宇星)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