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第七届全国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学术会议

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2023-04-18  浏览:

4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学术会议在上海举行。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姜艳萍、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主任胡洪营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环保企业和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1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吴广明介绍了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建设情况。他表示,此次会议旨在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探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可行路径,希望能够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分享经验、交流思想、促进合作的平台。

姜艳萍表示,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汇聚了全国优势单位、知名专家,有效整合了国际和国内学术资源,对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胡洪营表示,此次会议为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为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和工程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拓展国际和前瞻性视野及整个行业的发展。

此次会议以“水循环利用与‘三水’统筹治理”为主题,设置了大会特邀报告、大会学科发展报告、29个分会场、环境工程学科水环境领域发展研讨会、科技写作与表达工作坊、水处理产业化与企业家论坛、未来沙龙、优秀工程师与优秀厂长沙龙、专精特新企业水处理技术沙龙等特色活动,邀请了学科权威学者和企业专家,围绕水处理与循环利用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关键技术、工程实践和政策管理等开展交流。

会议开幕式上,同济大学徐祖信院士作了题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治理效益与问题定量评估分析》的特邀报告,从国家层面、省份层面及城市层面评估了污水治理效益与问题,提出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的关键是抓好城市污水收集处理、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而非盲目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新扩建污水处理厂。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张波会长作了题为《新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逻辑与策略》的特邀报告,认为新时期应聚焦突出问题并探索工作组机制,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科技创新与突出问题解决的有机结合,以局部突破带动全局,最终实现新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黄浩勇教授作了题为《水回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特邀报告,认为再生水循环利用与海水淡化是应对全球水资源短缺难题的两大策略,强调膜污染将是水回用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了再生水生产过程膜污染的评估监测方法及防控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爱杰教授,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张建教授,同济大学王志伟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水处理生物过程优化调控——现状与趋势》《双碳背景下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污水分离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前沿与重要发展方向》的学科发展报告,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在各分会场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物理分离理论与技术、化学转化理论与技术、生物转化理论与技术、厌氧氨氧化理论与技术、生态净化理论与技术、膜分离理论与技术、微藻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污泥处理与资源化能源化、水质化学风险与控制、水质生物风险与控制、水质分析与水征评价、再生水储存与输配、水处理材料与药剂、水处理设备与检测仪器、标准政策与管理、水处理工艺与智慧运行、城镇排水系统与排水管网、城镇供水系统与水循环利用、工业水系统与水循环利用、农村水系统与水循环利用、水产养殖与水循环利用、雨水收集处理与储存利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脱盐技术与超纯水制备系统、水环境营建与区域水循环、湖泊治理与水循环利用、河流治理与水循环利用、城市水环境修复、优秀研究生专场等水处理与循环利用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探讨。

在会议闭幕式上,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侯立安院士作了题为《膜法制备健康水的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的特邀报告,从健康水的内涵切入,系统阐述了膜技术制备健康水的“卡脖子”问题以及关键技术的相关进展和未来方向,提出了让“健康水”进入千家万户的远大目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魏东斌研究员、清华大学兰华春教授、北京大学刘思彤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研究前沿与发展方向》《水处理的氧化还原发展方向》《低碳生物脱氮技术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的学科发展报告,引起了参会代表广泛关注。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