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秦先生因“肝硬化大出血”被120救护车送到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经过抢救,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由于其核酸结果呈弱阳性,后续被转入急诊负压隔离留观病房进行救治。5月4日,秦先生顺利出院了,而这一天也是全市首个“平战结合”急诊负压隔离留观病房运行期满的第一个月。
所谓“平战结合”病房,即在平时,病房作为普通医疗功能或者其他功能用房使用,一旦进入“战时状态”,可在一般病房的基础上,通过快速安装预制装配式墙板、集成式卫生间等布局调整,开启“负压”模式。“平战结合”病房的特点,使得普通病房的资源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优化和利用,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及舒适的救治环境,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医院滞留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转诊不及时的痛点。近一个月来,附属同济医院急诊负压隔离留观病房共收治核酸阳性患者24名,其中转至定点医院15人,转至院内其他专科2人,出院2人。
早在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附属同济医院申请了同济大学新冠病毒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完成了《新型肺炎防控智能诊疗中心流程智慧无人化再造与优化研究》课题,同时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一起编制了《市级医院平战结合型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其中,后急诊“平战结合”负压隔离留观病房的建设是课题研究成果中重要的一项实践案例。该案例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为背景,依照负压隔离病房的设计要求,建设附属同济医院后急诊平战结合隔离留观病房,旨在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3月30日晚,基于上海整体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附属同济医院决定立即启动“平战结合”转化,将后急诊病房转换为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负压隔离留观病房。医院医务部门协同基建处、总务处、设备物资处、保卫处、信息处等在第一时间开展后急诊“平战结合”负压隔离留观病房启动工作。当晚,后急诊区域进入转化预备状态,腾挪出空间用于后急诊的平战结合改造。同时,基建处联系相关厂家,将存放在常州仓库的相关建材连夜清点并运送至医院,同时调集相关施工人员到医院待命,和浦西封控做时间赛跑。
3月31日一早,基建处正式进场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利用装配式墙板,划分出三区两通道,快速对原大病房进行分隔,划分出清洁区(医生办公区域)、半污染区(处置室、治疗室、病房走道)及污染区(病房)。利用此区域南边走廊作为污物和病人通道,从西侧进入单人留观病房。东侧出入口作为洁净通道及医护人员出入口。
施工人员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别设置合理的气流流向和压力梯度,引导病房内空气的有序流动。三区分别设置通风系统,组织气流方向从清洁区至潜在污染区再至污染区,保证不同污染等级房间有不小于5Pa的梯度压差,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及室外均保持负压。对于有压差的区域,还在可视范围内设置了微压差计,以便随时观察。
为了减少对原空间结构破坏,病房的分割采用装配式一体化墙板,板材为预制成品,易拼装易拆卸、施工周期短、噪音小。地槽搭建完成后,施工人员采用定位插接方式将墙板逐一组立。在结构安装完毕后,采用密封胶密封,以确保墙板接缝处的气密性。单人隔离留观病房的卫生间采用一体化成品卫生间——地面、墙面、吊顶、洁具及管线等在工厂集成设计加工完毕。运送来现场后,经过快速拼装,和预留的上下水接通即可使用。
经过4天的奋战,后急诊病房的“战斗模式”正式完成切换。4月7日晚,病房收治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重症患者。(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