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写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成立20周年之际
来源:新闻中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时间:2022-04-28  浏览: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交流……回望20年合作历程,一个个数据令人欣喜,一项项成果可圈可点。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济大学携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着力培养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亟需的大批专业人才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议题的研究和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特别是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留下了鲜明的同济印记。

组建跨学科双聘教授科研团队,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交叉学科智库策源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组建起一支来自校内20多个学院的跨学科责任教授科研团队,以“双聘用、多交叉”的方式,围绕绿色城市与人居环境、水资源管理、风险评估与城市防灾、绿色设计、生物多样性、循环经济、绿色交通等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聚焦全球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环境问题、气候变化、“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可持续发展教育等相关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出版了《生态系统管理视角下的非洲城市水资源管理报告》《绿色校园手册》《首都机场—绿色机场专项规划》《包容性绿色经济政策与实践》《绿色微行动手册》《全球环境展望6》(亚太青年版)《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迈向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各种途径》等33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报告和教材。学院已逐步发展成为联合国环境署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交叉学科智库高地和策源地。

创新合作模式,巩固拓展“局校合作、校企合作”。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和科技,推进同济大学相关学科建设,同济大学与上海市气象局共同建设中国气象局上海城市气候变化应对重点开放实验室。实验室立足长三角城市群,积极探索跨学科合作攻关途径,围绕城市气候变化应对的关键问题,协同攻关辐射华东地区,在“城市气候变化检测预估”“城市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城市气候变化应对”三大方面取得科技创新成果。实验室将继续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以建设气候变化适应性城市为目标,促进社会、经济、自然的协同发展。同时,与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科思创-同济可持续发展教席“,共同推动中国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教育、学术研究与合作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首批已完成24个研究项目并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论文。

推进能力建设和技术转移,服务全球治理及南南合作。学院围绕非洲水资源和水环境、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议题,先后承担非洲社区废水处理和利用示范、非洲典型国家水资源利用技术合作开发应用与示范、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应对气候变化与水环境治理战略、流域低碳可持续基础建设等项目,分别与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合作伙伴签订安全水供应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将适用的水处理技术推广到非洲国家。基于技术转移开展的能力建设项目,惠及了亚非拉数万人。位于北非和东非地区的多个饮用水示范工程,受益人口超过2000万人,极大改善了当地饮用水的质量。

负责人表示,面向新征程,学院将继续致力于南南合作,以产出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和培育新兴、交叉学科为目标,深入推进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管理、环境治理、化学品和废物、资源效率等领域高水平交流,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勇毅前行。

相关报道链接:  

        《20年不负使命,倾情抒写可持续发展教育崭新篇章》   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3/80094.htm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