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成员来自我校附属系统不同医院。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看不清同伴的脸。为让学校早日有序复工复学,他们每天要迎接成千上百的采样人员,只为校园里再现昔日同学们的纯真笑脸和郎朗读书声。他们就是由附属口腔医院、附属肺科医院、附属同济医院分院、保卫处、后勤集团组建而成的核酸检测“小分队”。

附属同济医院分院负责人介绍,核酸检测“小分队”根据每天校园实际情况建立临时检测点、准备物资设备人员,队员们马不停蹄投入到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联合队伍建立后,带队领导经常去各个点位实际考察,以便节约成本,合理安排人员,确保评估点位运行效力。

负责彰武路校区封控楼的附属同济医院分院急诊护士长曹翠萍说:“面对疫情,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我们和附属肺科医院驻守在彰武路校区的医生们组队,队员们早已习惯了每天的突发、每天的应急……”

“刚开始做采样任务时也会害怕,仿佛看到病毒在眼前飞。”附属同济医院分院体检中心主任张英一直负责迎宾馆、干训楼、汇文楼、设计创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君禧酒店等点位。“当拭子进入口咽时,被采样人会感到紧张、不舒服,且会引起咳嗽、干呕。但如果我们也害怕、后退,无疑会给被采样人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经过组队的附属肺科医院陈志刚主任的专业培训及多次实践操作后,队员们已经很淡定了:“我们现在已经练出了‘快、准’功夫。”

长期驻扎在嘉定校区的附属同济医院分院副院长潘菊萍说:“卫生所的医护们穿着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戴着满是雾气的防护眼罩,头上扣着笨重的防护面罩,脸上戴着紧绷的口罩,每天往返多个检测点,为千余名师生采集咽拭子标本,且一住就是一个半月。”

作为“小分队”的负责人之一,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康非吾、主任蒋备战表示,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要走不同的检测点,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在采样工作完成一个阶段后,大家都快两个月没回家了。副书记孙瑶说:“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责任在肩,只有做到了精准取样,保证每项检测结果准确无误,才不负这身白衣。”(毕婉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