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学子捧获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本科组唯一最高奖——“高教社杯”

获全国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
来源:新闻中心、数学科学学院   时间:2020-12-05  浏览:

12月5日,202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典礼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行。颁奖典礼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同济大学承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组委会协办。同济大学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4项,其中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刘佳琦、胡雨辰、王思澄组成的团队捧获大赛本科组唯一最高奖——本科组“高教社杯”;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8项。此外,同济大学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18项、二等奖37项及三等奖44项。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顾问袁亚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吴宗敏、周爱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专家组组长陈叔平,同济大学副校长吕培明,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赵丽霞,MathWorks中国区总裁曹新康,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秘书长谢金星,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秘书长陆立强,以及同济大学本科生院、数学科学学院负责人出席颁奖典礼。

袁亚湘院士在致辞中,向所有获奖者表示祝贺。他表示,非常高兴地看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越办越好,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高度重视数学的基础研究和数学基础学科建设,去年四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加强数学科学研究,数学大有用武之地。希望同学们通过参赛,培养对数学的热爱,以及用数学方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志于走上工作岗位后,用数学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

吴宗敏在致辞中表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迄今已举办29届,竞赛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泛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之一。竞赛紧密联系科技发展前沿,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造的自信心和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认识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9年来,成千上百万大学生从中受益、成长、成才。

吕培明在致辞中表示,同济大学非常重视基础教学和数学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理工科人才在数学方面的教育教学。近年来,学校加强了数学学科建设,数学学科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在当前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将进一步强化数学学科建设,加紧建设“智能计算与应用”同济大学数学中心,为学校理工科人才培养夯实数学这一重要基础。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举办一次,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于1992年创办。竞赛已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是首批入选“高校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今年的赛事于9月10日至13日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以及美国、英国和马来西亚的1470所院校或校区的45680个团队(本科组41826个、专科组3854个)13余万名学子参赛。

该竞赛要求以三人一组的形式参赛,参赛团队要在3天内对一竞赛题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和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模型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价,最终写出结构清晰、结论明确的研究性论文。竞赛的题目全部由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简化改编而成。赛题没有事先确定的答案,评阅标准是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表述的清晰程度。

经过各赛区和全国专家们的两轮评审,共评选出了1691个参赛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292项、二等奖1201项,分别占本科组参赛总队伍数的0.70%和2.87%;专科组一等奖46项、二等奖152项,分别占专科组参赛总队伍数的1.19%和3.94%。

颁奖典礼上,与会领导专家为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二等奖的获奖学生代表颁奖,还特别颁授了本科组和专科组的“高教社杯”、本科组和专科组“MATLAB创新奖”以及“知网研学奖”。另外,还向4位竞赛命题人颁发了命题证书,向天津、上海、浙江、山东、湖南、广东、广西、四川8个赛区颁发了“优秀组织工作奖”。获“高教社杯”“MATLAB创新奖”“知网研学奖”的团队,在会上作了报告,介绍了获奖成果。

获本科组“高教社杯”的我校刘佳琦等3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基于梯度下降的决策树算法与非线性规划的信贷风险评估与信贷策略模型》。他们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问题,基于改进的梯度下降算法对决策树模型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企业信贷风险评估判断预测模型,之后基于收益最大、风险最小、客户流失率最小等目标建立了非线性模型并进行求解,最后给出了最优的银行贷款策略。“相关因素分析全面、详实,模型设计切合实际,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结果合理。”论文得到了全国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

“在短短72小时内,每支参赛队要在多个问题中作出抉择,并要完成从问题分析、建模、求解、规范表述的全过程,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更是一次极为重要的锻炼。”刘佳琦说,他们三位同学曾经跟随学院内导师深度参与过自动驾驶视觉感知能力相关的科研项目,接触过一些目前工业界学术界内较为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同时他们日常的专业课程非常注重对较大体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另3支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的同济大学本科生团队分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楠、数学科学学院刘勇韬、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李晓龙组成的团队,软件学院许靖宁、土木工程学院李心怡、软件学院李博阳组成的团队,经济与管理学院王子路、羊山、李玏晨组成的团队。 

同济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与培训,将其作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抓手,以竞赛促学、促教。每年4月底到5月初,学校面向全体本科生、研究生举办校内数学建模竞赛。近年来,每届参赛队伍数均超过300个。今年受疫情影响,数学建模比赛转至线上继续举办。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9月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生团队一般超过200个;每年2月,学校还组织70至80个学生队伍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年来,我校学子在数学建模比赛上不断取得佳绩。在今年2月举行的美国数学建模比赛中,同济大学获得3项特等奖入围。

我校数学科学学院持续多年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的数学建模指导教师团队,团队指导教师约20人,负责数学建模的课程教学、建模实训、参赛组织等工作。我校数学建模课程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也是学校着力打造的精品课程。学校还立足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立项建设了数学建模工科团队,目前已初具规模;此外还有数学建模协会学生社团。

我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学校获本科组“高教社杯”这一殊荣,是学校长期坚持培养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扎实推进学科交叉和课程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能力而结出的硕果。

                                                                                                               (文/艾娇、数学科学学院   图/周游、数学科学学院)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