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纪念殷夫诞辰110周年“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举行

来源:图书馆   时间:2020-06-17  浏览:

当“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遇上诗歌朗诵,当汽车学院博士邂逅青年诗人殷夫,青春和青春碰撞,热血和热血交融,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2020年6月11日下午,在嘉定校区图书馆14楼文化空间,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

6月11日,是同济历史上特殊的一天,这一天,是杰出的同济青年、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110周年诞辰纪念日。殷夫生于1910年6月11日,于1931年2月7日牺牲,年仅21岁,他于1927年秋至1929年春在国立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班学习德文。殷夫的生命尽管短暂,但在百余年同济的历史中点燃了进步的、革命的、青春的火焰,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发展历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同济青年。为纪念殷夫诞辰110周年,同济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党委联合主办,汽车学院研究生第十八党支部承办了“党旗下的青春:热望未来的东方朝阳——纪念殷夫诞辰110周年‘四史’学习主题教育党课”,邀请人文学院博导、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诗人学者万燕教授作为主题党课主讲人,带领青年党员全面了解殷夫生平,感受殷夫诗歌背后的时代价值和革命精神,通过诗歌朗诵的形式,与殷夫对话,与时代对话,以感召当代青年学人。

“哥哥哟,上海在背后去了,骄傲地,扬长地,我向人生的刺路踏前进了,渺茫地,空虚地。……只有庄严伟丽的龙华塔,日夜缠绕着我的灵魂,我如今已远离了上海,龙华塔只能筑入我的梦境。……你高慢地看着上海的烟雾,心的搏动也会合上时代脚步,我见你渐渐把淡烟倾吐,你变成一个烟突,通着创造的汽锅。”万燕老师介绍,殷夫于1929年春写的《梦中的龙华》就像他一生境遇的暗合。殷夫成长于浙江象山的一个殷实家庭,在殷夫十一岁那年,父亲病故,身为国民党军官的大哥徐培根挑起了“长兄代父”的责任。但殷夫没有像兄长期盼的那样,走上出国留学的精英教育道路,而是在成长中逐步认识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看到了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坚决地背离了哥哥所在的阶层,毅然投入到革命事业之中。殷夫在同济就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同济他结识了中共党员王顺芳、陈元达等同学,经常与他们一起参加校内外的秘密革命活动,通过他们的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殷夫是始终坚持“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同济青年的榜样与先锋,尽管他多次被捕,不惜与亲人决裂,依然坚持斗争,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为广大劳苦群众发声,通过诗歌创作的方式鼓舞着革命者们前赴后继。

万燕老师介绍,要了解殷夫,首先要了解殷夫所生活的时代。“五卅运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代的黑云笼罩,使得以殷夫为代表的进步青年迫切地需要找寻社会的出路、前进的明灯。其次,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进步思想的传播使青年殷夫找到了建设新的中国,“热望未来”的良方,成为他无惧生死、坚持战斗的信仰基石。再次,殷夫有天才诗人的浪漫与激情,也有作为普通青年的彷徨与伤痛,更有革命先驱的勇敢和坚毅,他的诗歌里,有青春,有革命,也有爱情,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才呈现出了一个真实、鲜活、丰满的时代青年殷夫的形象。

来自汽车学院研究生第十八党支部的博二、博三年级的李德政、王倩倩、樊润林、邓振文、王森等同学分别朗诵了殷夫的诗歌《血字》《独立窗头》《别了,哥哥》《地心》《我们》,并分享了个人感想。

最后,现场全体党员交流了听完万燕老师的主题党课和诗歌赏析后的所思所想,并参观了图书馆十四楼文化空间举办的“四史”专题图书展。

“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如殷夫翻译的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不朽诗篇《格言》一样,殷夫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杰出的同济青年的革命人生。本次主题党课,通过专业老师对殷夫的生平事迹以及文学作品的介绍,通过支部党员朗诵殷夫文学作品而感悟到诗歌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向广大青年党员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爱国诗人、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的生动形象,一改过去普通党课、组织生活的枯燥、沉闷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对于工科学生而言,一次充满人文色彩和红色内涵的诗歌主题党课,既生动,又有趣,充分调动了青年党员的积极性,展示了“四史”学习教育的丰富性和特色化。青年党员们表示,了解殷夫的成长历程和革命事业,不仅仅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勇于斗争、投身革命的伟大事迹,更通过与殷夫对话,从革命者的视角,去重新认识那个时代,去了解当时的革命现实,学习并弘扬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胸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与祖国、人民同舟共济。现场的党员纷纷表示很受启发,对青年党员该如何爱国,如何在新时代发挥身为党员的责任,服务国家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人类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