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启动仪式在上海人工智能岛(同济大学)举行,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国际一流专家学者和1000余名青年学者通过网络平台同步视频参会。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分别发来视频致辞。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市人才办主任冷伟青,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副书记王平,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等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启动仪式现场,与青年学者代表共同启动论坛。
论坛由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上海高校人才工作联盟主办,由同济大学等14所在沪高校共同承办。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作为承办高校代表发言,他向各位领导、嘉宾以及海内外青年才俊表示诚挚欢迎。他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和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的基本情况,并希望各位青年学者能够借助此次机会,围绕国际学术前沿,探讨学科热点,共同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他表示,此次论坛是上海市高校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尝试。
本次论坛首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是应对疫情防控形势下的一次转型升级。同时,充分发挥了在沪高校优势,为世界优秀青年人才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打造国际青年学者的“嘉年华”。
本次论坛一共设有20个专场,主论坛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同济大学承办了其中5个专场,分别是“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环境与生态”“干细胞与转化”专场。来自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青年学者相聚“云端”,共话前沿科技热点难点,分享最新科学研究及实践成果。
在启动仪式开始前,虞丽娟一行在方守恩、陈杰陪同下,参观了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当晚,随着论坛启动仪式结束,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自主智能无人系统专场(同济大学)紧接着开讲。论坛由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承办。
论坛上,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讲席教授史建军,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陈本美作主题演讲。来自剑桥大学、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企业的10余名青年学者分别围绕“自主与感知”“智能与涌现”“协同与群智”三大主题作报告。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焦点。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是研究人工智能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最佳切入点与重要抓手,已成为人工智能的核心科技和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其前沿突破将带来各个领域的颠覆性应用,催生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大力推进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示范,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迫切需求。近年来,各国均在大力发展无人系统技术及装备,虽然我国在若干局部领域的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技术的影响力、原创性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论坛瞄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前沿,邀请世界一流专家与青年学者,通过大会报告、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重大基础科学难题,旨在促进这一领域国内外学术交流,为青年学者营造成长的良好学术生态,推动国内外携手共同开展这一领域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
陈杰以《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前沿与应用》为题作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概述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的一些前沿科学问题,并介绍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构想。他指出,未来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发展、技术衍进与突破,推动产业颠覆与变革,人类将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
史建军以《高维流式数据的建模、监控、诊断与预测》为题,在报告中介绍了如何应用大规模高维流数据分析与建模方法,对从传感器获取的高维数据进行建模,以评估系统性能,通过系统异常早期发现,智能采样和传感数据的收集和决策,以实现最佳的系统性能。该方法具有高效性和可扩展性,可应用于具有复杂异构数据结构的数据中提取信息或有用特征。
陈本美的报告题目为《关于研究和智能自主无人系统》,他表示,近年来,智能自主无人系统的研究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无人机及无人车等自主无人系统以其多功能性、灵活性、低成本和低操作风险也获得了工业界的普遍青睐。可以预见,随着各个潜在的工业应用领域的不断开发,如巡检、测绘、物流、航拍等,无人系统的市场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的技术和经济故事之一。他重点介绍了智能自主无人驾驶系统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分享了他在科学及工程方面的研究经验及见解。
在土木工程专场,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德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6位青年学者作报告,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技术问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内容涉及土木工程领域最新前沿,如气候变化、替代能源、智能建造、智慧城市、融资变革等方面。2019年度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奥地利科学家Herbert Mang教授作主旨报告。
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专场,来自海内外22所高校的28位青年学者参加论坛并展开研讨交流。学者们将“人居”与“专业”结合起来,围绕公租房的治理问题、自然与公众健康、网约车背后的城市空间规律、电商发展对乡镇空间的作用、景观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上海城市街道空间的疗愈性等一系列重要议题发表见解,分享研究及实践成果。
在环境与生态专场,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60名环境与生态领域的学者参会,他们围绕环境与生态领域的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方向以及行业产业的技术问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来自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的三位院士讲述他们长期从事环境与生态领域科学研究的学术思想和人生感悟。青年学者在7个分会场围绕“区域环境变化与环境管理”“污染控制与资源化能源化”“环境修复与生态安全保障”等议题,作了一共57场讲演。
在干细胞与转化专场,来自海外高校的18位青年学者作报告,围绕干细胞、生物信息学、表观遗传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等重要议题进行交流讨论,分享了他们在生命科学与转化医学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文/新闻中心 图/江平、相关学院 视频/武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