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家——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回到家里
来源:附属东方医院
时间:2020-04-02 浏览:
没有震天的锣鼓,没有尬响的二踢脚,4月1日晚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营地一派灯火通明,长8米、宽3.6米的巨大“最美践行者”英雄榜上,66名逆行武汉的勇士们个个英气勃发、青春逼人。英雄榜前,早已长枪短炮数十架摄像机、照相机摆好了阵势,家属们或围成一团、或徘徊踱步,他(她)们个个手捧鲜花;或洋红外套、或者白大褂外再套一件羽绒服的女孩们笑着说着,她们是英雄们的同事……“怎么还没有来?”“我都等不及了!”
“我的心都跳到这儿了。”一位大约上幼儿园中班的小女孩仰着头比划着,问爸爸。
“您是谁的孩子?”记者走上前去。
“袁刘远。”小姑娘说。
“哦。我知道,你妈妈是湖北人,东西湖方舱医院的勇士。”
“……”小女孩瞪大了眼睛,仰着头定定地望着我。
“来了来了!”人群里发出一阵欢呼声,大家一起朝着大灯亮着的方向望去:一辆中巴,紧接着两辆大巴停在了救援队营地——东方医院南院直升机坪边。
“笃笃笃笃”,随着救援队指挥官一声“三列,列队!”大家松开紧搂着妻子丈夫儿女的臂膀,小跑着,迅速集结在英雄榜下——高光牌前。
“同志们,大家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国家、上海市交给我们的援鄂任务,大家团结奋斗,展现了东方人的风采和精神。在这里,我代表全院员工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向支持、关心你们的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辛苦了!欢迎你们平安回家!”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的讲话饱含深情、简短有力。因为58天前,他交给这支援鄂医疗队领队雷撼一个任务“你得把大家全都给我平安带回家”。
是的,为了家园的安全,这支53人组成的援鄂医疗队2月4日驰援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在那里斗严寒、战风雪,创下了多个奇迹,他们的方舱经验作为第一批方舱模式被后来的武汉方舱医院广泛借鉴,现在这些经验又伴随着中英文《方舱医院院感控制手册》走向世界各地,为各国抗疫提供帮助;他们创下了患者无病亡、患者零召回、医护零感染,还创造了方舱医院病患管理的“责任田、自留地”模式;还有……
裁波截浪44天,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后,回到桑梓之地,他们又开始了14天的隔离生活。年轻人隔离中也一样爆发出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沿着方舱医院管理的路径,第五本抗疫图书——《方舱策——武汉方舱医院的实战与经验》迅即在青浦这家隔离宾馆铺开,当然是全员参与,将全面总结方舱医院的演变历程,到武汉方舱医院的选址建设、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制度流程、医疗护理、信息保障,当然还延伸到保障体系建设、文化建设等。
除此之外,队员们还根据个人的专长、职业方向纷纷展开个性化研究。李昕发起了第三次“医疗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内容包括最近的情绪、睡眠、食欲等状况,原来,她正在为“新冠肺炎下的社会心理与医务人员心理影响比较研究”课题做准备,也是为博士论文准备“粮食”;队员华晶和同事们一起,针对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和临床表现以及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特殊救治措施的选择,展开材料整理分析;队员张明鸣撰写的两篇医学影像学论文也已被录用,“此次方舱医院和方舱式应急CT都是首次使用,患者的资料都是我全程整理收集而来的。现在国外疫情愈发严重,希望中国方舱经验能给他们提供帮助,对其新冠CT影像提供数据支持。”张明鸣说;准备报考同济大学护理专业研究生的周敏,隔离期内每天雷打不动两个小时听网课,她说武汉带回来的4支水笔用完了,英雄笔厂恰在此时送了一支英雄钢笔,真的太及时了!……
隔离期的吃,那就不用说啦。锦江饭店等一拨大厨们,变着法儿做好的,菜品天天不重样?错!每一顿都不重样,为了喂饱并追回队员们武汉丢掉的肉肉,大厨们也真是拼了。吃得小伙伴们一边开心一边担心:这肉肯定是要长回来的,万一还超了,咋办?人家该不会说,武汉一趟这膘长的!还说拼命。您说我这脸往哪儿搁。这不,宾馆还专门放个秤,还把称重当“政治任务”,瞧这动静看来是往大里整的架势了。
光吃不动可不行,于是瑜伽、体操,群里的名目花样百出,就是要你把吃下去的能量变成力量,你说容易吗?实在不行,套圈圈,说“好好练,到时候公园里抱团儿套”......
晚上7点40分开始的欢迎回家现场,场面温馨、画风浪漫、氛围令观者都欣喜交加:老念想着抱抱小棉袄的雷撼,拥着家里的两位女神,那架势“如胶似漆似熊抱”;孙贵新挽着妻子,对着记者说感想,那眉毛都快飞上天了!还有华晶、赵黎明、徐红福……“你们赶紧成个家!”雷撼还不忘了对队里的单身汉喊话。
回来了,回归平常生活,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医生和护士,该干啥就干啥,上班、科研。队员们说,我们有经验,我们要求参加“外防输入”的战斗:风里浪里走一趟,保卫家园依旧是肩上的责任。
仪式结束,清风冷月的夜里,记者穿行在如丘如小山的帐篷营地,原来这些战功赫赫的帐篷也在“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