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那些共同战“疫”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过;我们记住的还有:站在“自家门口”聊天、牙疼、飙歌和炒饭——我们的9楼群

来源:附属东方医院   时间:2020-03-23  浏览:

编者按:这是同济大学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尤俪雯昨天(321日)发给我的一篇文字。细腻流畅的文字里,她记录了武汉战“疫”期间队员驻地华尔登邑居酒店9楼的生活场景。

在武汉的44天里,队员们下班休息时,不能外出,只能在房间独居,不能串门,不能聚会,但是,这一切都挡不住青春的璀璨光芒。大家在这逼窄的空间里,靠着“自家的”门框和对面、斜对面,直至斜斜对面一直到尽头的“邻居”,聊遇到的趣事难事感人事,当然还有家人、朋友和八卦,美食美景和瘪事......

守望友爱

在这里,大家有喜怒哀乐,有开心不顺,更有说不完的战友情:牙齿发炎了,伺候药的、熬稀饭的,都来了;心动过速,有人为她测心速、督促服药;还有查查的桃胶炖雪梨、媛媛的一个个视频、90后教的呼吸操、彩萍组织的大合唱、孙队和王主任的红包......真是:恨不在9楼!

离别的日子到了,救援队给酒店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队员们纷纷在信上写下自己的祝福:祝福武汉,祝福湖北,祝福国家。但9楼,已经刻在记忆里。


正文:

回到上海已经四天了,在这被隔离的四天里,我脑海中总不时的想起我们的9楼群,想起在武汉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下榻的是位于武汉东西湖区的华尔登邑居酒店,我们13位组员被分配到了9楼,有英明神武的孙队,风趣幽默的王主任,“金点子”彩萍,小作家小任医生,东方最美的昕姐,“慢半拍”却颜值在线的阿坤,大厨66,非常“man”的钦钦,散文家查查,文艺委员90后,大导演媛媛,文静的慧慧,还有人称“小太阳”的我。我很荣幸地被大家推选为楼长。于是,就开始了我们长达一个月的互帮互助生活。

刚开始,大家都不清楚将要面对什么样的工作,都有些焦虑和迷茫,晚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最严重的属慧慧了,吃了安眠药都难以缓解。这时,钦钦就经常找她谈心,而我就经常在群里发些搞笑的视频,彩萍就组织大家唱唱歌,就这样,我们慢慢适应了武汉的生活。记得我们部分人是第一批进方舱的,剩下的小伙伴那天送我们去楼下,我们互相加油打气,孙队一个个帮我们在防护服上写上了上海东方和名字,并一一嘱咐,进去要先保护好自己,不要盲目逞能。此时我看到孙队的眼眶红了。

福袋

还记得大约是进舱两周后,查查由于劳累导致牙龈发炎吃起了消炎药,但是吃了两天并不见效,看着她越来越肿的面颊,我们都着急了,咨询过医院口腔科医生的建议,决定帮她输液。没有甲硝唑注射液,孙队帮忙联系当地医院调配,她输着液,我们轮流陪护,以防药物反应。牙齿痛,不能吃饭,66每天帮她煮粥。终于,在一周后,查查恢复了健康。还有一次,媛媛也是因为劳累而发起了早搏,心动过速,身为心内科医生的昕姐无论进出夜班,都坚持每天为她监测心率,指导用药,我们则偷偷地藏起了媛媛爱喝的咖啡,打算等她恢复健康后再还她。

为了使方舱内患者的生活不感到枯燥,“金点子”彩萍可是动足了脑筋。组织了读书会,广场舞和呼吸操。这段时间,总会看到能歌善舞的90后带领我和慧慧在楼道里排练的身影。我们还主动捐出了自己省下的日常用品给舱内比我们更需要的患者。湖北姑娘66还教我们几句常用的湖北话,能和舱内的患者拉进距离。

做珍珠奶茶中

除了患者外,我们也想为自己的队员做点什么。于是,女神节那天,我们楼女生和后勤老师一起,搓珍珠,烧奶茶,自己动手完成了55杯珍珠奶茶送给我们队所有的队员。

做好的珍珠奶茶

由于孙队、王主任和彩萍还要承担管理工作,经常开会而错过饭点,小伙伴们就轮流帮他们拿饭。95后小伙子晓坤主动承担了搬搬抬抬的工作,小任医生写的工作总结经常让我们获益多多。

如果晚饭后你来9楼,会经常看见我们一个个戴着口罩,站在自家门口聊天。聊聊舱内的所见所闻,聊聊上海的疫情,聊聊单位的工作,聊聊家人朋友,还聊娱乐八卦,一片欢声笑语,也只有在这时,我们能暂时忘记了正身处重灾区,忘记了劳累,忘记了身上肩负的使命。

这篇文章素面朝天,我只想记录这44天来,像家人一般互相陪伴的我们。也许多年以后,回忆这段抗疫之路时,也会想起9楼生活的点点滴滴,想起66的炒饭,想起钦钦为爱睡懒觉的我拿的早饭,想起查查的桃胶炖雪梨,想起媛媛记录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个个视频,想起90后教我们的呼吸操、彩萍组织的大合唱,想起我们9楼群独有的福利:孙队和王主任的红包。也许我们的群很快会解散,但是我们积累的友情和亲情会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9楼群员对号入座:

“英明神武的孙队”,就是执行队长孙贵新。武汉战“疫”,他作为东西湖方舱医院B厅的医务部负责人,肩上的担子很重,经常上班之后还要开会酌定院务。常常开会到晚上10点后,贴心的群友们总是把饭放在他的宿舍门口。

“风趣幽默的王主任”,名字叫王韬。救援队副领队,参与制定了方舱医院的多项制度,为保障医院的平稳、高效运行,立下了汗马功劳。平日里的王主任,是个标准“宅男”,他每次都默默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想可能是因为他除了和我们一样要完成舱内的工作外,还有很多科研、文稿方面的任务要完成。果不其然,他先后出版了《新冠肺炎居家防护指南》和《新冠肺炎学生防护读本》,为广大社会群体预防新冠肺炎提供了依据。

“‘金点子’彩萍”,就是那位个子小、能量大,总有使不完的旺盛精力,总把灿烂笑脸给战友的护士长,她也在B厅护理部担任管理工作,厅里的读书会、呼吸操都是她带头谋划开展起来的,她带领团队很快把超大的方舱变成了温馨的家。

“小作家小任医生”,就是那位90后医生任慧娟,一名年轻的内科医生。她说,每次下班都很担心自己是不是会被感染,有时候喉咙痛得都犯疑心病了。还好,休息一晚后,第二天喉咙痛哑逐步好转,然后又信心百倍地投入新的一天!

“东方最美的昕姐”,就是那位奶奶感动中国、她收到患者感谢信的火线入党医生李昕。她与自己的患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还在联系中;她的女儿说:“妈妈,您是我心中的大英雄!”

“‘慢半拍’却颜值在线的阿坤”,名字叫晏晓坤,他在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男生在方舱医院里有很多优势,比如我们和护士小姐姐一起去查房,患者普遍都很配合,我们的效率会更高些;氧气瓶搬运、饭来了水果到了,我们在就搬得快。

大厨“66”,就是湖北姑娘袁刘远了。为何叫“66”?我也不知道,估计是名字中带个“刘”字吧,干事顺顺溜溜,大家就这么叫开了。平日里,66总是给我们加菜,把盒饭变成炒饭,把吃不掉的酸奶做酸奶饼。袁刘远说,我的主班是电脑录入,30天里每天都像个土豆趴在那里,除了被“小姐姐,给我一个口罩”打断之外。她说“武汉人民太善良了!”武汉百姓说“都是我们不好,害得你们大老远跑来救我们!”刘远说,听着听着,就想流泪。

“非常‘man’的钦钦”,就是队里的“女汉子”顾钦赟。俪雯说,顾老师在舱内承担着小组长的工作,每次进舱她总是最忙的一个,哪个环节有问题都要靠她去协调,发饭、测量生命体征这种最忙碌的时候,她都会来帮忙。每次下班她都是最后出舱的一个。

“散文家查查”,当然就是查韵。她的文章写得一级棒!在方舱,自己的主班工作内容是电脑录入病人信息、医生医嘱、用药情况,直至病人出舱。查韵说,一个月的方舱生活转眼间就过去了。最初担心、害怕,但进入方舱后看见满眼都是患者,激发了每个人的职业潜能,身处患者群里反而心定了。

“文艺委员90后”,指的是秦佳文,她说,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我们都害怕分离,我们谁都担心病毒,但是,国家吹响集结号,大家便义无反顾奔向湖北,共赴国难,决心打赢这场阻击战。尤俪雯说,90后的佳文性格外向喜欢跳舞,在方舱内积极参与读书会和呼吸操等活动,还充当一起了小记者,约病人访谈;休息的时候,她也教我们跳舞,所以我们称她为文艺委员。

“大导演媛媛”,就是那位会剪辑、会创作的视频、美篇达人尹媛媛,她制作的近4分钟视频,获战友们点赞一片。她说,武汉战役生活虽已过去半月,但一直历历在目,因为里面有你的样子,也有中国的样子。

“文静的慧慧”,指的就是李慧。她文静,但她格外有心,她用细腻的笔记下了战友们每个暖心的细节、每一个战“疫”的故事。她说,更让她感动的是那些进入方舱的社区党员志愿者,那些警察叔叔,他们不畏艰险、每天任劳任怨,做保洁、做安保: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人称‘小太阳’的我”,当然就是尤俪雯了,她用诙谐、细腻的笔,留下了工作之余的这些斑斓的片段。她和许多战友们一样,也在战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仙女们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