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医学紧急医疗队抗疫英雄谱之心理医生冯强——“疫情当头,武汉人民很坚强”

来源:附属东方医院   时间:2020-03-10  浏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医学紧急医疗队心理医生冯强的朋友圈里,38日转发了这样一段视频:一位医护人员关上了东西湖方舱医院的高阔的白色大铁门,曲子里反复唱着“希望就在前头,梦想插上翅膀”的歌。记者问冯强,他说这是一位抖音号叫“新晴”的患者发的。他是一位坚强、乐观的人。

回想起一个月的抗疫生活,冯强说——

开始:紧张而忙碌

看不见、摸不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冲了中国人的春节、毁了大家习以为常的走亲访友。大武汉封城已经一个多月,各地人们几近禁足,被迫自禁在家。全国数万名医护工作者逆行武汉,冷雨冰雪中战疫一个多月,冯强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跟随国家医学紧急医疗队战斗在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他的视野与其他医生自然不同、很多想法看法也有区别。

面对来势汹汹但又两手抓空的新冠,逆行的医护队员们心情也很复杂。“支援武汉,集合待命。医院吹响集结号是23日晚,90余人中挑选出的55人名单宣布。”冯强回忆,这时,队员们有的在上班,有的在团聚,有的正在筹划远行,但无一例外按下暂停键,赶紧打包行李赶去医院。

接下来,战友们不论60后,还是90后,目标只有一个:武汉。3日晚一直忙到4日晨,十几辆大车装好物资,队员们分成两批出发。乘坐火车的队员都穿着统一的制服、拉着统一的箱子,浩浩荡荡出现在上海虹桥火车站时,游客纷纷拍照,队员们也像军人一样自豪。冯强说,但坐上火车,轻松气氛就慢慢地开始消失了。

先是列车员说别随意走动,车上有去武汉的乘客(不确定有没有接触史);不一会儿,有年轻人跟父母视频,说着说着就声泪俱下。冯强说,也知道这样父母会跟着揪心,但就是控制不住;渐渐的,有不少人开始沉默(一是紧急出动累的,二是前面凶险程度不明担心的)。听到播报“武汉站到了”的时候,大家的表情百花齐放,但淡定的是少数,有的队员跟我说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

最初一周,我是作为内科医生入舱的

患者的情绪,我们必须心中有底。冯强说,最初的一周,我被安排作为内科医生进舱。28日凌晨两点,我上了第一个夜班。进去之后,我发现客厅方舱晚上是不关灯的,雪白的灯光很刺眼,虽然院方提供了眼罩和耳塞以备患者休息时蒙住眼睛,但肯定还会有人失眠、烙饼;墙、隔板也是刷刷一片白色,生冷的环境会让本就心情不好的患者没有安全感。

冯强工作中

于是,冯强抓紧拟定《方舱医院心理援助工作方案》,营造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患者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具体内容有定时播放轻松舒缓的背景音乐,或播放娱乐休闲节目,音量适中,舒缓心情;在方舱恰当位置设立展板,宣传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展示“健康湖北”“12320”、心理援助公益热线等信息;向医护人员及患者告知病区心理援助方式及获得途径。冯强说,需要在病区或专门区域设置可进行一对一心理援助的环境,或使用远程心理援助平台;建立高危人群识别及应急处置流程(与卫生机构是否发生转诊活动)等。

团课现场

战友

后来,方舱里有了心理工作组

213日,冯强与来自新疆、宁夏、广东的两名心理医生和一名心理护士,组成了武汉客厅方舱的心理干预工作组。再后来,又与来自江苏等地的11名心理医生护士组成专门的心理医疗队。

冯强说,对于这些身心遭受创伤的患者,我们的工作从察言观色、提供基本的服务开始的,比如帮助一些患者弄到床帘,发放捐赠的眼罩。在白色的墙壁上,装点绿色的心愿树(成了方舱里的著名景点和患者出舱打卡地)和彩色的宣传画。加上推介自己的工作微信二维码(贴在读书角的墙上、发给护士,走到哪手里总攥着一张),方便患者想找就能找到我。

微信二维码边的冯强 

冯强说,心理医生的队伍日益壮大,最后一星期,东西湖方舱医院的心理工作队伍达到14人,目前在武汉的一线精神科医生百人左右。我们还有一个专家后援团,全是临床心理学的资深医生,他们给了很大的支持,经常会发一些“干货”到群里给我们看。如果我们遇到疑难个案很难处理,就可以通过这个后援团找到一个资深的教授或者主任医师指导。

诊疗,是一件察言观色的细活

冯强的心身医学技能是在德国有名的心身医学中心—弗莱堡大学心身医院的长期培训后获得的,博士从事的文化精神医学与心理治疗学方向。冯强说,虽然获得患者心理问题信息有医生、护士、志愿者反馈这条途径,但我们的巡查是更主动、更能发现深层次问题的方式。走一圈,你就会看到有的人总在蒙着头、有的人总在玩手机、有的人总看着天花板……这些目标人群中就可能有抑郁、焦虑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不少都是因为实际困难引起的,如家中接连逝去亲人/两口子在不同的方舱医院、自己再方舱家中有小孩,等等。

咨询中

冯强说,有一位焦虑的女患者会一直忧心没有发病症状的老公会不会被“抓走”,黏着医生不让走,问了一遍“会不会被抓走啊?”医生安慰了半天,她就像没听见一样,又再问“抓走是不可能的对不对?”还有检查结果、药、家里未完成的事,包括自己的病会不会好,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焦虑的主题。

忧伤者,如一位女患者,父亲逝于新冠病毒后,她在朋友圈写了一大段的哀悼文字,回忆父亲特别善良,曾经让找不到酒店的陌生人住在家里,但是这么善良的人在患新冠肺炎离世之前,很难得到床位和找到车去医院急救。她的哀伤中带着怨气,意思是好人为何有此劫难。方舱里的社工们日复一日,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她,渐渐地暖化了她的心结。后来,她经常帮助邻床年长的阿姨,帮助极度焦虑的阿姨(流眼泪不敢擦,说会感染;怀疑自己会得各种病,拿来的饭不吃)做这做那,不吃饭就帮她要碗面条。

方舱里,多少患者是乐观的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的方舱里安排了武汉本地电台、方舱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三个电台供患者收听,专项心理疏导节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冯强说,必须指出的是,方舱医院里,大部分患者心态是健康乐观的。有个网络工程师,把电脑带进了方舱,每天除了吃饭、休息,就是不停地工作。他让我看他设计的一家医院办公平台。“对不起,我不正对着您说话,并不是我不礼貌,而是这样说话,怕空气喷过去增加危险。”小伙子跟我聊天的时候,侧过身子,眼不看我,说。我听了很感动,为我们有这么好的国民而自豪。


后来,冯强加到三个病友群里。群里的患者们越来越活跃,互帮互助、相互支撑,党员病友满满的都是正能量,特别能成事儿。冯强说,看着这些情景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坦言,有时自己也会站出来,纠正一些心理问题的认识。

医护心理问题要引起重视

冯强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医护人员尤其是年轻的护士们中,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主要是离家日久、孩子太小,加上新冠病毒环境下,回酒店必须独处,造成的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还有,排班的不规律造成生物钟的紊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积极展开排解疏导,有些突出的还做针对性疏解,并辅以药物治疗。

冯强说,我们救援队大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快乐的气氛,要特别感谢雷撼院长和队领导们的精细安排、细心照顾,大家个个情绪饱满。但那些驰援武汉的外地松散型医疗队队员,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我定期在医护人员的群里发一些短视频,讲解改善睡眠、调节情绪等。

冯强说,一个月下来,现在东西湖方舱医院休舱,大家暂时都歇息了,身心可以适度放松一下了。他说,疫情当头,新晴他们还如此乐观,可见武汉人民很坚强。

三人行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