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那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让我有力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朱嘉鹛的心里话

来源:附属东方医院   时间:2020-03-08  浏览:

编者的话: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记者手头正有武汉抗疫女战士写给家人的信。

初看这个题目,我以为朱嘉鹛在抗击疫情时,想念家人了。是的,转眼间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已经一月有余,想是正常的。但随着文字的流淌,我发现嘉鹛是把武汉的战友、医院的同事看作是自己的家人了。

他们对每个人穿戴防护服的严格要求、无缝监督,他们的叮嘱“不但要打赢战,还要一个个都给我完好地回来”,他们对哪天是谁的生日一清二楚,他们经常说“你们去守护患者,你们由我们来守护”;他们怕我们女孩子搬不动东西,说“重的我来,你去拿别的吧,小心手”;他们,只要你一出现,他就招呼你上车;他们遭受再大的难,嘴里依然不断地在感恩我们的到来,他们会提醒你防护服有问题了赶紧贴贴好;他们想方设法协调外婆入院治疗。

嘉鹛说:我记下的,寸不尽丈。如果不是这场灾难,我也很难知道,平平无奇的人群中,原来藏着这么多闪亮的灵魂。他们特别普通,特别朴实,他们特别了不起!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家人们,让她温暖、安定,让所有人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我的家人们

到达武汉投入抗疫行动已经足足一个月了,从新闻中得知武汉的疫情,看到各类数据的疯涨,封城的消息不断地传出,我的脑中浮现出当年毕业时的宣言:“我宣誓,我志愿献身护理事业,热爱护理专业,谨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坚定救死扶伤的信念,尊重病人的权利,履行护士的职责。我宣誓,以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永葆白衣天使的圣洁。我宣誓,求实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坚定信心,忠于职守。我宣誓,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护理事业。我宣誓,我永远记住今天,永远记住这伟大而庄严的誓词。”

舱内查房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去武汉抗疫是我的责任,我必须义无反顾。

我的家人1

大年初五是我、谢文婷、仇晶军、周敏和刘鹏艳正式加入国际救援队的日子,刚到队里我们五个菜鸟特别迷茫,怕自己拖大家的后腿,怕自己无法融入这个集体。后来发现我们的顾虑是多余的,初来时的紧张一下子就被老队员的热情化解了,对处理重大事件的陌生也通过队里一天天严格的培训而慢慢地熟悉,队里的培训内容更是360度无死角,物、事、人全部都考虑到,这无疑是团队给我们的一把利剑、一只金钟罩,有它我们将一往无前!

战友(从左至右):晏晓坤,毛懿良,周敏

穿脱防护服还真是生平头一遭,其中脱是关键!感控的老师反复叮嘱,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每步操作熟记于心。还有,每次进仓都有专门的老师帮我们察看穿戴是否到位,一定要我们确保自身安全。

英雄出仓

我的家人2

我们的领队雷撼院长、孙贵新执行队长、徐红福指导员以及高彩萍护士长带领着我们奔赴武汉。他们是最辛苦的人,不但体力上和我们一样累痛,精神上和我们一样压力山大,肩上还扛着比我们更重的责任。正式出发时,刘中民院长就下了命令:“要出色完成任务,更要每个人都安全地回来。”到了武汉,他们要顾全大局、协调方方面面,合理分配大家的工作,日常生活中,关心我们每一个队员的心理身体情况,甚至哪天是谁的生日都想到了,考虑周全了。再累他们也没一句怨言,永远对我们都是满脸的鼓励与笑容,眼神中都是满满的关切。

准备入舱,领导送行

领导查房

我的家人3

“你们去守护患者,而你们由我们守护!”这句暖暖的话是后勤战友们对我们说得最多的。刚到方舱时,我们要在一天时间内完成帐篷的搭建工作,工程之浩大和难度之高显而易见。全队人员都投身其中,但一看到我们女生拿重物,后勤的战友们马上就说:“重的我来,你去拿别的吧,小心手。”看着大家都汗如雨下,都在穿梭忙碌,拉蓬布的、支架子的、卷门的、扯线路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很快,搭建工作一个下午就完成了。

后勤的战友们

刚到武汉的时候,饮食不习惯,后勤的战友们一看我们常常吃得少,饿了就泡面对付,工作之余,他们齐动手买汰烧,我们的御厨杜勇师傅掌勺,蒸煮炸炒,不大一会儿,红油赤酱、绿水青山的美味就刷刷上来啦。闻着红红的烧肉、颜值极高的汤,还有各色荤素搭配的菜,哇——都是家乡的味道!那天,是我吃得最干净的一天。

揉面的后勤战友

更令我们感动的是医院租用了专车,专门负责接送我们医疗队上下班的医护人员。无论天寒地冻,白天黑夜,我们只要一出舱,立刻就能看到熟悉的战友,然后上车披上他们早已准备好的大衣,还有水、点心。要知道其他医院都是坐公交车回酒店的,每次出舱都汗流浃背,然后就要在冷风中等待:寒风中,汗干了,然后……。而我们却如此快捷,上了空调早已恰恰好的车。方便我们了,但苦了后勤的战友了!更要说的是,我们的班次经常在变,我们翻班越多,他们往返的次数就越多,但他们没一句怨言,不但提前到达等候我们,还做好上下车的消毒工作:他们就是我们的铠甲、金钟罩,我们经常在其他医疗队的羡慕眼神中登上温暖的班车的。

 战地生日庆祝会(右为朱嘉鹛)

我的家人4

方舱医院的患者给了我深深的感动。刚开舱时,我们在舱房中组织了一场别样的读书会,病人们举行了一场铿将有力充满了正能量的诗朗诵,朗诵者中有病人父母因为新冠病毒而离世;有个全家五口人包括2岁和7岁的孩子都被感染,现在都被送到不同的医院……这些病人虽然都在遭受着病毒的折磨,但每一位都非常体谅医务人员,大家都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第一次入舱

每次给患者治疗时,常常有人说:“谢谢你们特地过来照顾我们,不过你们一定要小心,注意防护啊……”每次听着,我的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有时听着听着护目镜就雾蒙蒙了。有时我们防护服上贴脸的胶布松动了,忙着干活的我常常没注意到,患者一见马上提醒我“哎呀,小朱,你的胶带松了,先放下手里的活,快!重新贴贴好!”方舱里,我们已经不是简单的医护患者,我们更是过命的交情。

我的家人5

最后我一定要由衷地感谢医院的家人们,这次我刚出发不久,90高龄的外婆突然胆囊炎发作,那时还没敢麻烦医院,在其他医院留观室住着,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婆的病情不断加重,要知道特殊时期住院是多难的事情。我无意间告知了朱艳护士长和赵春艳总长,她们立刻发动医院里的同事们,大家闻讯立即行动,外婆很快住进了我们医院。得知消息后,我悬着的心放下了,安心了。

后来护理部、工会,院领导纷纷前来看望我的外婆,还发起了多科会诊,决心排查清楚病因。外婆在大家的照顾下,精神已经越来越好,从一点不吃到能进点食,从不能下床到慢慢地能走走。妈妈说:“你一定要好好干,这边一切都好,你要用行动报答医院的关心帮助。”看着科室大伙们纷纷发来的鼓励慰问信息,我的眼眶再次湿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完美地完成任务,平安回家。疫情过去后给大家一个大大的拥抱。

朱嘉鹛

感悟:

这次疫情期间,有太多这样的故事。我记下的,寸不尽丈。如果不是这场灾难,我们也很难知道,平平无奇的人群中,原来藏着这么闪亮的灵魂。他们平日里,那么普通,那么朴实,但一有事来,就那么地了不起!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让我们温暖、安定,让我们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这场疫情中,有逆行而进者的感动,有义无反顾者带来的震撼,更有众志成城的温暖。待疫去,灾难将成为岁月的尘埃、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国家将更快奔跑在民族强盛的快车道上。我坚信,武汉,不久的将来,也将重回欢乐、重回安宁吉祥。

惊蛰已过,春分将至,又是一年樱花盛开。虽经疫情肆虐,英雄的武汉、美丽的土地,必将浴难重生,又归美好,必将春和景明、水绿天蓝!

朱嘉鹛 2020.3.7

战友们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