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数学: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我校数学学院梁进教授“数学与艺术”课小记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02-24  浏览:

“乌龟在阿基里斯前面1000米开始,和他赛跑。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阿基里斯跑了1000米后,乌龟领先100米。阿基里斯跑完100米后,乌龟领先10米……如此反复,乌龟永远领先。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吗?”“数学与艺术”课课堂上,老师说,这就是著名的阿基里斯悖论。“我们这门课,讲的都是开脑洞的事情。”数学科学学院梁进教授被问起她接连出版《名画中的数学密码》《淌过博物馆》《诗话数学》(2019年7月版)等书时说,数学与艺术只隔着一层窗户纸,我们有责任捅破,文化的、美好的东西就会涌进学生的脑海心田。

上海图书博览会上,梁进新书《数学与艺术》

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

梁进说,虽然父母早早被遣至江苏南京,但自己小时候经常跟着家在上海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教她读诗,奶奶讲书,元宵节一定要猜谜语。“国庆之夜一定要去外滩看灯,那里的霓虹灯是最美的。”“暑假里,我常去祖父母家,曾写过一首诗:‘且喜重逢恨别离,恨离正喜有逢期。无别何喜何来恨,再喜还生再恨时。’那时的我不懂什么叫永别,直到后来祖父母离世,身在欧洲的我未能及时赶回送别,才知道小时候这首诗的‘谶味’。”

十岁刚出头,梁进赶上了“文革”,学校都停课了,她被迫去打零工,“学门手艺,以后才有口饭吃”。学裁缝时,在没有师傅没有书的情况下,梁进只能照着纸样依葫芦画瓢。由于布料珍贵,她就先拿边角料给一个布娃娃做衣服来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她碰到的一个困难是领子的裁剪,本以为照着纸样剪两块布料拼接起来就行,但做出来的领子总是一拉就歪。反复几次后,梁进的母亲劝她算了,“不就是一个领子嘛”,但梁进却不依不饶,拿着成衣反复对比,琢磨几天后终于发现,要裁两块纹路相对的料子,然后缝制,领子才不会歪,“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妈都服了”。

后来,梁进随父母下放去了苏北,茅草屋土坯房,一到下雨便忙着抗漏救塌,她也写下不少记录心境的小诗。在那里,她与父亲一起研究过猪的发酵饲料、植物嫁接、太阳能热水器、地震测量,“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想做科研的种子在那时候就播下了。”梁进表示。

欧洲的十数年游历,她发现数学还可以这样上

上大学、出国留学,留在欧洲的梁进一直从事数学研究。后来,她发现儿时的这首“谶味”诗有一种对偶映射、周期循环的韵味,很有数学味儿。从小受到艺术、诗歌熏陶的梁进在《诗话数学》中抑制不住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可不可以把这种独特的风景介绍给我们的学生?

2005年,她受恩师姜礼尚邀请来到同济,在教授金融数学的同时,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尝试着数学与艺术的相融共通,后来又开设“数学与艺术”选修课。“受到同学们的热情欢迎,现在这门课已经走出了数学学院。‘数学与艺术’课还获得了学校的精品课程。”梁进说。

“数学与艺术是‘高维连通’的,比如‘黄金分割’比率的发现。毕达哥拉斯听到打铁一强一弱的声音很好听,由此启发,找到了黄金分割比例0.618和1.618。这就是数学和艺术的高维连通。”课堂上,梁进娓娓道来。《蒙娜丽莎》是按照黄金分割的方式布局的,有对数螺线和黄金三角形的结构隐藏于后;再比如,德国的丢勒直接把数学画到了《忧郁》中,画中女神头顶上是一块幻方,每个横行或竖行加起来都是34,底下是绘画的年代“1514”年:其迷难解,至今令人惊讶。

丢勒《忧郁》

“诗歌与数学之间有无关联?押韵、节律、对仗,与数学中的二进制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书四经,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同学们读出了什么?”“‘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画面优美、情趣盎然,可这是一道勾股数学题,大家算一算水深多少。”

十几年来,梁进持之以恒地耕耘着数学与艺术的园地,不懈地努力着在严密的逻辑思维里融入种种美好,开启同学们心中一扇扇感受艺术的门,用意蕴、趣味和优雅等等滋养着大学生们的品格与品位。如今,这些探索已经结集为多本著作,她的“世界名画中的数学”系列博文也成了科学网的“当家菜”之一。

古文明中的朴素数学、计算机美术、丢勒的数字幻方、莫奈的光影、布拉克的立体运动、杜尚的离散连续、互耦、奇空……这是记者在《世界名画中的数学密码》中看到的章节标题;充满诱惑力的标题也出现在《诗话数学》里:数字登诗妙趣花、灵巧诗词题算用、诗里乾坤几何佳、数理诗情哲理隐……这些书出版后都广受好评,其中《名画中的数学密码》列入2018年4月中国好书榜单以及科技部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录。

学生们着迷她的课

“看,这是高倍望远镜里的星空:长长的旋臂、璀璨的星云,壮观地构成了一个硕大无比的漩涡状星团;再看右边,这是梵高的《星空》,那星云、那气浪,那蓝那黄和那夜幕下的群山、教堂和城市。两幅图景何其神似!”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件艺术作品中,点线面经文字轻轻这么一划,一幅或凄美或清新的画面便跃然眼前;“诗与数学,看似天老地荒了不相关,但它们全都高度抽象、表达简洁。比如前面那首诗,多美的语言,可要说的是水深,原来再严肃认真的学问也需要情怀的。大家知道水深是多少吗?3.75尺。”

仅仅自己讲还不够,十几年来,梁进老师已经带出了一批讲授数学与艺术的课程老师,其中陈雄达、张弢、濮燕敏都已独当一面;让同学们有代入感还不够,还把学生们请上了讲台。“手捧太阳,可能吗?照相机可以。于是,我们经常能在朋友圈里看到手捧朝阳或者晚霞的美妙图片。这就是视错觉。”竞争到上台演讲机会的2018级经管学院俞文杰正在夜幕下的教学楼北楼侃侃而谈,他的题目叫“眼见不为实——生活中的错觉艺术”。“法国国旗的蓝白红三色比例并不是1:1:1,设计者很好地利用了白色的张力、蓝色的收缩感”“彭罗斯的阶梯、埃舍尔的瀑布、莫比乌斯环、克莱因瓶……不久前上海举行的世界最强大脑聚会,那张莫比乌斯桌意味深长。”

学生演讲“错觉艺术”

“折纸设计中的数学”的讲演者张鹤同学,从我们常见的风筝、鸟儿、鱼和蛙的折纸讲起,讲到德国折纸艺术家西蒙(Simon Schubert),在白色面积内折出一个空间感效果的纹理,它通过灯光-观察者的眼睛成像-通过这样的表述,体现了文字最真实的表达。

学生演讲“错觉艺术”

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登台。课间,大家纷纷对记者表示,听梁老师的课,思绪意念会飞的,她讲达·芬奇的画家、解剖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之间游来曳去,转换自如,艺术与科学无缝对接起来;梁老师讲名画《记忆的久恒》,坚硬的荒野、剑戟样的枯枝、寂静的荒野、清澈但怪异的水面、面条般的时钟、柔软的胚胎状物体……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映射理论”。画中三个分别挂在树上、披在怪物上和搭在桌上的弯曲的时钟,是永恒的时间映射在人记忆中的各种方式:时间的倒流、伸缩和转折。梁老师话锋一转,这又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空间是弯曲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极喜欢梁老师的课,喜欢‘数学与艺术’课。我是理科生,梁老师春风化雨地浇灌我们的人文情怀” “我是文科生,数学与艺术课中的螺线、变换、易维、分形、极限,还有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故事,让我脑洞大开,梁老师用艺术的方式开拓了我逻辑思维的天空!”……而“同济大学卓越女性”获得者梁进表示,深笃的专业涵养以厚博的文化,才会有完整且圆润的人生。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影响年轻学子,让他们的羽翼丰满起来,让他们翱翔的天空高远起来。

据悉,上学期期末的问卷调查显示,同学们上完“数学与艺术”课后,表示收获很大的占到85%以上,收获较大的占13%,课程受欢迎率高达98%。(程国政)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